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公青龙偃月刀 作者:史 明 来源:《少林与太极》2010年第07期 众所周知,青龙偃月刀是关公的标志性兵器。据明嘉庆、万历年间的王析、王思义父子所辑类书《三才图绘》所记载:关王偃月刀,刀势既大,其三十六刀法,兵杖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此为第一。又据陈寿的《三国志》中记载:关王刀,重八十二斤,长一丈二尺。古人的度制较今人为短,按今天的度制大约为八尺有余。现在武术界流传的大刀技法,大多是在此刀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故其刀法流传甚广,几乎各个武术门派均有此刀法的传衍。 那么,青龙偃月刀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兵器呢? 青龙偃月刀是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关云长根据自身的特有条件,量身定做的一种特殊兵器。它的外形与普通流传的大刀类似,但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青龙偃月刀,刀身狭长,犹如弯月,故得其名。此刀的刀头有回钩,钩尖似枪,锐利无比;刀背突出,有锯齿状的刺刃,故又名冷艳锯;其柄长则依人而定,其标准为使用者立正,右手持刀的护手之下,将刀自然右伸,柄端直立落地,右臂伸直与地面平行,如此即为使用者的柄高;其刀刃的长短定制,则应为刀杆的2/5为宜,不可过长,过长则失衡,难以施展其技法;其刀盘之上,有明显的青龙盘旋装饰,大刀从龙口伸出,此即为青龙偃月刀;如果没有青龙盘旋装饰,那么只能称其为春秋大刀。春秋大刀的技法虽然与青龙偃月刀基本相同,但终非真正的关王刀法。 青龙偃月刀的刃上有红缨,即球形的红缨飘丝,此又名为吹风;刀杆的末端是刀座,又名刀钻,刀座三棱齐备,亦为杀人之利器,使用方法如枪。刀之各部位名称,本《春秋》之精义,有天地君亲师之称谓,即刀背为天,刀刃为地,刀尖为君,刀盘为亲,刀杆为师。 青龙偃月刀的技法共有36种变化,虽然丰富,但主要的技法仍以12字诀为要,即劈、砍、撩、挑、拍、挂、削、抹、拘、豁、截、刺,其精华技法则是豁、砍、撩、刺,常能出其不意制敌取胜。加之此刀法奇诡怪异,兵仗遇之无不屈者,故其传授甚秘,得其精髓者更是寥寥。 青龙偃月刀构造奇特,巧夺天工,其刀身之上无处不利,均为致敌于死地之锋锐。故其临阵对敌时其刀法不但能劈砍扫挡,尚能提拿搅刺,更能反锯、回刺。故古人曰:刀为百兵之师。 近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文武二圣人”之一的“武圣人”关公的故里——山西运城盐湖区武术协会“关公武术挖整组”喜获重大成果,挖整组整理的“关公青龙偃月刀”就是在古河东的地方拳种“心意拳”(1996年《武林》第9期“心意门又一枝”曾作过介绍)第5代传人王金安老师傅所传承的“青龙偃月刀”技法基础上,结合关公故里其他名师的部分大刀技法整理出来的,这套刀法共有18个大式,而每个大式又含3种不同的刀法变化,共计54个式子。18大式招法虽然精简,但其实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用价值颇高,意取“临阵实战中千招万法不如一招精熟”之意,每一大式内3个变化小式则取意为天、地、人三才,极尽变化繁衍之妙。 以其中一招“关公磨刀”为例。其技法就是双手提刀,左手为前锋手,紧握在护手后,右手为后手,紧握刀钻之后;双手提刀,迅速将刀锋向前平直伸出,就在手臂将直未直之时,两手手腕翻转,迅速向后一抽一缩,刀锋回卷;动作更不停留,腰身往前一挺,迅速用刀背往下沉压。整个动作疾如闪电,技法巧妙、一气呵成,招式虽然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却内藏玄奥、暗隐杀机。因此刀浑身皆锋利无比,一伸一缩之间对方轻则被削去手指,失去抵抗力,重则会失去性命魂归黄泉。若遇武艺高强之人,则刀背沉压后并不停留,后手往前下一压,腰身一挺,前手顺势往前抖弹,可戳刺对方的胸腹部;无论成功与否,手腕一翻,冷艳锯随之翻转,立即回身施展“拖刀式”。此术之妙在于:若刺中,则冷艳锯翻转,对方必肚肠破裂而亡;若没有刺中,则既可格挡对方的来械,又可闪避对方的锋锐。回身用拖刀式时,脚下步法用挖行步,可带起泥沙后撩,以迷住对方的双目,扰乱对方的视线,则拖刀之计可成。读过《三国志》的朋友都知道,关公临阵对敌时善使拖刀计,往往能出其不意,斩敌首如探囊取物一般。 最后,笔者谨以“关公青龙偃月刀谱总诀”结束此短文。 青龙偃月世无双,上下滚走把人伤; 老爷勒马望宝山,白马坡前斩颜良; 定军刀劈夏侯渊,古城壕边斩蔡阳; 酒尚未凉华雄丧,兼斩文丑内中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af8955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