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从朱书居宿松六大历史名人之首说起 从朱书居宿松六大历史名人之首说起 石普水 5月10日,备受关注的宿松龙湖公园名人广场六大历史名人评选结果揭晓,依次是朱书、徐文藻、罗遵殿、陈武、张何丹、石良。这六大历史名人涵盖了宿松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是我县人文特质的高度概括。 这次评选结果都在意料之中。这六个历史名人都是宿松家喻户晓的名人。张何丹是宿松人人景仰的首任县相,徐文藻是宿松第一位共产党的书记,石良是为保卫宿松建功立业的田园宰相,陈武是三国孙权手下的一员猛将,罗遵殿是宿松史上最大官员,死时曾国潘、李鸿章为其送葬,而一介书生朱书居宿松六大历史名人之首,得到当代宿松人的如此厚爱,又有一点意料之外。 这个结果是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组投票相结合的产物,无疑是宿松人的共同心愿。私下里说一句,石良是我们石氏三世祖,他老人家的直系子孙有2万多,如果石氏都把选票投给我们的三世祖,或许不是这个排序。然而,公道自在人心。历史名人是一个地方文化的综合缩影,代表的是整体宿松形象,凝聚的是宿松精神,显示宿松历史文化的影响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朱书居宿松六大历史名人之首与2012年文广新局出版的《松兹历史文化丛书》有关。年轻有为的潘虹先生那本《百世杜溪》对朱书宣传非常到位。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人像朱书这样得到全方位的系统宣传介绍。 朱书居宿松六大历史名人之首是民心所向,是全体宿松民众的共同呼声。历史上朱书文学才华受到当时各家的推重。桐城派戴名世称他“才气横绝一世”,文章“奇伟博辩”,为“百世之人”。方苞称朱书“强记,文章雄健”, 亲自为朱书《杜溪稿》作序,为朱书墓作墓表,表达对朱书文章的仰慕,对其为人的敬重和爱戴。 朱书是清朝宿松第一个进士、第一个翰林,是宿松历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著作等身,一生著述甚丰,有《朱杜溪稿》、《杜溪文集》、《杜溪诗集》、《恬斋日记》、《恬斋记闻》、《恬斋漫记》、《恬斋诗文集》、《松鳞堂偶钞》、《寒潭琐录》、《谋野录》、《评点〈东莱博议〉》等作品问世,同时还编纂有《宿松县志》、《仙田诗在》等乡邦文献。 朱书聪明好学,5岁开始诵《四书》,10岁能背诵许多古典诗文。由于家庭贫困,夜常燃枯枝读书,当时乡人称他'匡衡凿壁'。他不仅读万卷书,而且行万里路。34岁开始漫游,浮大江,出浦口,走淮南,入畿辅,辗转于燕、赵、齐、鲁等地,38岁先后历游齐、鲁、燕、梁、秦、楚、吴、越诸地,写出《游历记》、《杜溪文稿》和《古南岳考》等珍贵的文艺作品和有独特见解的学术著作。 他是学富五车有影响力的学者、是倡导皖江文化的第一人。他视野遍布古皖大地,具有强烈的皖江地域意识。在其倡导皖江文化的纲领性文章《告同郡征纂皖江文献书》一文中,朱书说:'吾安庆,古皖国也。其岳曰皖山,其渎曰大江,其川曰寻潜,其浸曰雷池,其镇曰大龙。灵秀所钟,扶舆郁积,神明之奥区,人物之渊薮也。'在朱书眼中,皖江文化的地理范围即安庆府六邑,皖江文化即安庆文化。一位宿松大作家说,宿松缺少文化,缺少大师级的文化。这话非常深刻,发人深省。有一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叫“文化立县”。因为物质可以毁灭,唯独文化可以传承。这种文化是深层次的、是深深扎根于宿松大地的、同时又能够得到外界广泛认可的大师级的文化。朱书以后几百年来宿松文人叠出,出的书不少,但是像朱书那样的权威经典作品不多,真正流芳百世的恐怕没有。宿松需要有站得高望得远的“龙头大哥”!需要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龙头大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曹丕曾经说过一段非常深刻的话:“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这次名人评选是一种契机,表现了宿松人民真诚的美好的愿望,表现了宿松人民的期待,期盼未来宿松能够出现更多的朱书!期待更多吴书、司书、高书、方书出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b482ada01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