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范文大全 对凡高《向日葵》的赏析 梵高 ——火一样炽热的大画家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患有精神分裂症。青年时期曾从事宗教活动,后转向绘画,以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开辟出一个艺术的新天地。) 梵高出生于一个基督教牧师的家庭。16岁时,他到古比尔美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以后又去伦敦分店工作。几年以后,由于痛苦的失恋和对职业的厌倦,梵高投身宗教,决心做一个福音传道者。 1897年,他25岁时来到比利时南部的博里纳日传教。在那里,几乎人人都做矿工谋生。他们冒着瓦斯中毒和爆炸等危险,挣扎在死亡线上。梵高怀着极大的同情心来到矿区,只见矿工们穿着破烂的衣服,满脸煤灰,浑身污黑,骨瘦如柴,肩狭背驼,不时有人发出阵阵的咳嗽声。几天以后,梵高就在一间简陋的席棚里开始了第一次宗教集会。他天天去看望那些身患重病的人,把自己的 大半薪水用在为病人购买仪器和药物上。他甚至把床让出去,自己睡在地板上,村里的病人他全都护理过,每一间草棚他都送去过牛奶,面包。而自己呢,却由于缺吃少穿,得了热病,瘦得皮包骨头。上司以他超越牧师职责为名,禁止他继续讲道。梵高失去了 “上帝”,他不得不离开这个生活了6个月的苦难深重的地方。 梵高贫困潦倒,到处流浪。这时,他阅读了莎士比亚、狄更斯、雨果的作品,并开始学画素描。1882年,他到海牙学习绘画, 比他小4岁的泰奥是一位画商,每月寄钱供梵高学画。梵高后来艺术上的成功,是与泰奥在物质上、精神上对他的帮助分不开的。 一次,梵高在小酒店遇到了憔悴不堪、被贫困损害了身心的女人西恩。西恩以洗衣为生,有时还得找个男人为她的5个孩子挣 点吃的。她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这些孩子的父亲都是一些陌生人。梵高请西恩当模特儿。并收留了她。西恩以充满爱情的双手 为梵高做饭、煮咖啡、铺床、打扫工作室,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梵高多次为西恩画速写,对她身体的线条完全熟悉了,就画 了一张正式的作品,这是一个生命精髓被榨干的妇人,画上题了米歇勒的话:“世上怎么会有一个如此孤独绝望的女人?” 但是,好景不长。梵高把泰奥寄来的生活费大部分用在请模特儿和买绘画材料上,经常身无分文,没有食物。西恩劝梵高把寄 来的钱留作家用,而梵高坚持绘画第一。他和她只好痛苦地分手了。 1883年12月,梵高迁到纽南。在这里,他画了很多朴素的农村场景,画了农民、织工的肖像。1885年5月,梵高画了一幅《食 土豆者》:幽暗的灯光,挖掘土地的手伸向盆里,去拿土豆。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劳动者深厚的感情。 1886年,梵高来到巴黎与泰奥同住。他在巴黎第一次看到印象派的绘画,大为震惊。泰奥把印象派的情况介绍给他,他们还一 起参观了第一次印象派画展。印象派画家大都喜欢表现自然界的光和色,也表现现代都市的运动感。泰奥陪着梵高仔细地揣摩了所 有的展品;莫奈的油画描绘了河水、天空、房屋、树木,捕捉了变幻的色、跳动的光,使他感到充满战栗的生命感。毕沙罗的作品 表现大自然的欢腾之息。日本浮世给版画鲜明的大色块对比的装饰性色彩,使他一见倾心。灿烂的阳光,丰富的色调,给了梵高 许多灵感。他到街头写生,到近郊写生。他力图画得很亮,但却丧失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感到苦恼,他要表现光明的世界。 1888年,梵高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那里碧蓝的天空中悬挂着眩目火球,大地仿佛被炽热的阳光点燃,1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范文大全 显示出强烈的色彩。梵 高欣喜若狂,创作激情燃烧着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就在这里诞生了。梵高发自内心地说:“画面里的色彩就是生活里的热情。” 梵高最着名的作品是1888年8月完成的《向日葵》。在这幅画中,黄色是太阳的象征。他还不止一次地描绘灼目的太阳。同年 10月所作的《夕阳剪柳》中那欢快明亮的色彩,大放光芒的太阳,使观众的心和梵高的心一起跳动。这一时期,他还画了《普罗旺 斯的果园》、《阿尔的收割季节》、《圣玛利的渔船》、《邮递员约瑟夫·鲁兰》等着名的作品。他几乎用原色来描绘,强烈的色 彩对比一下子攫住了观众的心;短促而粗壮的笔触,形成一种节奏感。色彩犹如镶嵌在画面上的宝石,闪闪发光。梵高用心灵感受光明,由荷兰古典画法、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给予的灵感,在绘画艺术领域里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 为什麽这幅画出名: 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凡·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黏土。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然而在画此作的同时,画家死命想抓住的这个世界还是缓慢却无情地溜走了。或许这画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剧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期的心理状态。他是个热爱自然并能从简单的事物看到纯粹之美的画家,他说他宁可画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树影而不想像中的幻像。 "作为一个因不平等和社会罪恶而发疯的失败的‘传教士‘,凡·高是19世纪写实主义的替罪羊之一;而他称为‘可怕的清醒‘的心境的调子是那么高,直到现在,所有人都能听到它,这说明了为什么1888年画的《向日葵》今天仍是美术史上最受欢迎的一幅静物画,一幅以植物为题的《蒙娜丽沙》。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be749ea2d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