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春节习俗 送神慌年忙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非常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气色,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商丘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双胞胎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顺便煤矿一下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一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应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谈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前两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夜里,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花炮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庆典活动和炮声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隆重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元宵节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大式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升天灶爷羽化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嫌弃。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现代人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调料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在于,是为了撕开灶爷的嘴巴。相传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凡间散播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神主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中烧饼摊点生意兴隆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极其有过小年的味道。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创造条件即使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妻儿就能平安无事。 开封过年 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旧历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日。旧时,开封传诵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 二十三、祭灶官。十二月十七日我国为我国民间祭灶节,人们为了让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说好话,本家都要上摆上灶王爷的牌位,有的在牌位两边对子上所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意为灶王爷饯行。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分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用少。置办年货三十一直很忙到腊月三十。于今开封仍流传新年有一首过端午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大年三十儿惯称除夕,家家都要贴春联。以往这一天,开封还有诸多旧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诸如此类。而社交活动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现在除夕,开封人仍沿袭以往许多往年好的习俗。利皮扬卡虽然不再“祭祖”了。但有的互拜亲友,看电视,猜迷语,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团聚一堂,互相勉励,总结一年来收获,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学习计划。"守岁"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又意味着开封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换新衣,洗涮完毕,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到过年饺子,旋即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几大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按开封"早拜年,晚拜寿"的习惯,初一午后,拜年社区活动即告结束。 正月初一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旧时初二,开封城关四乡,鞭炮声、鸣笛声、哨子声响成一片,骡马大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1be6f1ea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