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过年饮食习俗」

时间:2022-04-06 05:29: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过年在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民俗了,说它是民俗之冠也毫不为过。尽管我们国家地广人多,各地区各民族过年的形式丰富多彩不尽相同,大体上看却也大同小异,欢庆是其永远的主题。现在的过年形式自不必讲,在这里记述一下我记忆中幼年所经历过的两个还算太平年代的过年光景。

日本投降的那一年,由于之前的好多年都人们都处于战乱中,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根本无心过年,唯求逃过险关大难不死就很庆幸了,好不容易盼到驱除外患,有了个太平年景,人们都很期盼着过个好年。我家也不例外,一进腊月上上下下都忙活起来为这个久违的太平年做准备。 先是要淘洗比平时多得多的麦子,晾晒干了好磨面。蒸馍是过年的重头戏,还要做各种面点和包饺子用。我家有一个特色小吃——炸米果,也要在这个时段做准备。它是用小粘米磨成面,和成面团上笼蒸成一个个窝头,放凉后擀成面皮切片,每片再纵向划几道,掏出麻花来就成型了,最后一片片晾开在席棚上,干了收起来备用。年前过油香时拿出来炸,能膨胀到好大,香酥脆甜,最受老人和孩子们的欢迎。说起来这种小吃该是现在孩子们喜欢的膨化食品的“祖先”了。

到了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粥分甜咸口味,熬粥的材料要提前泡好。早上吃甜粥,由花生、各种豆类以及红枣芝麻和大小米文火熬成。照现在的说法,营养非常丰富,是地道的健康食品。中午吃咸腊八粥,用红白萝卜刮丝,配上豆腐等也与大米小米一起熬制,又软又糯,咸香可口。虽说是太平年,但连年兵匪祸患,民间没有休养生息,百姓的生话还都很苦,只这一碗简单的腊八粥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吃上。当时就有儿歌唱道:腊八不吃腊米粥,媳妇撵着汉子哭,问你啼哭为啥哩?不给我籴米打豆腐。可见民生艰难。 腊月十五后正式开始忙年。大人们忙着做各种准备,首先要新添不少碗碟做扣碗用。扣碗是河南民间过年待客的特色菜,把各种荤素食料提前卤好炸好,一碗一碗把食材搭配好了一起上笼蒸出来。有名的扣碗如小酥肉、黄焖鱼,条子肉等等,这样做出的菜软香适口,肥而不腻。且不用等着一样一样上锅炒,菜容易凉,可以一下子把热菜端上桌。非常有气氛,最适宜款待客人或自己家里过年聚餐。

各种餐具洗刷干净用大笸箩装了备用,再把香炉蜡台找出来擦拭好以备祭神祭祖。做完这些后全家上阵进行卫生大扫除,不但要扫房刷墙糊窗纸剪窗花,要拆洗被褥床单,给全家老小赶做新衣新鞋。女孩子还需准备过年戴的头花。

腊月二十三小年,是传统的祭灶日子。灶王爷在家里辛苦一年了,保佑一家老少平安,这一天该他老人家“交班”,回天上用今天的话说去“述职”,所以一家人要在这一天隆重地欢送他老人家,感谢他对家人的庇护。祭品主要是灶糖做的糖瓜。灶糖是从粮食里提取的麦芽糖,一般都不自己做,用谷子从糖房里换。“二十三吃糖瓜”,除了孩子大人吃,也要给灶王爷敬上糖瓜,好甜灶王爷的嘴,请他回去美言。灶爷像两边有幅对联就这样写道: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糖不只是做糖瓜,以灶糖做原料还可以在家里制作出各种糖点,如芝麻糖、花生糖、卷酥糖等。除了这些过年最常吃的零食就是炸米果和甜咸两种口味的炸芝麻叶等。这些糖果点心除了自己吃还要侍客用。 厨房也扫除一新,另请了新灶王爷。小年过后就开始大忙起来了。先要杀猪备肉,这是过年的重头戏。过去民生不易,一般人家的孩子除了年下难得见到荤腥,


也是孩子们盼过年的重要原因。有肉还要有菜配,那个年代没有冰箱,也没有现在的反季节蔬菜。都是下来什么吃什么,冬天基本上都是吃提前备好的各种干菜。干菜要提前发好,配上各种荤食、豆腐、粉条等,能做出花样繁多的美味。

腊月二十五开始蒸面食,主要是荤素各种馅料的包子。家里人口多亲戚也多,要蒸出几大缸的包子、馒头来。包子有肉包、豆包、红薯包和素菜包。还要蒸出几大盘枣花馍,留着敬神敬祖的仪式上用。这些用做祭品的枣花馍要从年三十摆上供桌直等到二月初二才能撤下来吃掉。馍倒也不坏,只是干硬的很,因此才有“二月二,啃枣花”之说。这些面食得两天两夜才能蒸好紧接着是做菜。要煮大锅的肉做红烧肉扣碗用,这一样菜就要准备几十碗之多。再就是过油——把准备做蒸碗的各种荤素原料提前炸出来,有酥肉、丸子、黄闷鸡块、鱼和豆腐片豆腐泡等,到时搭配好上笼一蒸就能上桌。不知从哪一代立下的规矩,我家过年不包肉饺子,只包素的元宝饺,也因这个规矩每餐都会有荤菜。仅在除夕晚上包一次肉饺,饺子里常常包上几枚洗刷干净的小银币,据说谁吃到谁是有福之人,一年里喜乐平安。母亲为了让孩子们高兴,盛饺子时总是给我们捞沉在锅底的,说这样的饺子沉。这样我们几个小孩子差不多都能能吃到,因而都很快乐。年前这些日子里母亲是最辛苦的,虽然家里用有干娘伙计,但所有的事都得母亲经手,全面安排协调。各种饮食怎样做,做多少,菜的口味和包子饺子的各种馅料都得她亲手来调,事必躬亲。家里的经济收入和开支也一概由母亲操心,过年更是一年里最累的时,当家的种种艰难不是亲身经历是难以体会的。

年关时正值学校寒假,二哥三哥均放假在家。两位兄长都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有不能。哥哥们的才艺在过年时也得以施展,他们和父亲一起布置庭堂。二哥画壁灯上的画,父亲给各屋新写了挂的条幅。年二十三后即开始写门对春联。父亲的字好在地方上很有些名气,哥哥们的字也都经过严格调教,因此亲戚邻里上门求对联的人络绎不绝。父亲和哥哥们三个人写都忙不过来,书写的春联不计其数,最后才能轮到写自己家的。“二十八贴花花”,一大早儿大人们就忙着打浆糊贴春联。春联上墙后红红火火的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得更加醇厚。

除了春联还要挂上红灯笼。各房门口都挂两个红灯,院里的一棵大椿树上也要挂上一盏,这盏灯还系着一个滑轮和一条绳子,好方便升降换蜡烛。红灯笼要从年夜点上直到过了十五才取下来收起来。好容易盼到了年三十这天,吃的穿的及一应什物都准备停当,晚上父兄到大门外跪拜烧纸请家族中已过世的长辈们回家过年。亠路上中门大开,堂屋条几上神祖牌位都已打开,已摆好香炉供品,全家依长幼尊卑次序先后上前给祖先磕头、敬香,然后点上大红蜡烛。此时红烛点上要到二月二日才能熄了香火。

祭祖后才正式开年夜饭。堂屋和客厅共摆三桌,家人佣人都在一起用餐。餐后晚辈们和小孩子及家里的伙计干娘都到堂屋里给父母辞岁,父母给每人一个红包。这个程序结束后父母才能歇口气,之后父亲给我们讲故事,二哥拉京胡,三哥四哥四姐都会唱,欢声笑语非常热闹,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母亲哄我和五姐、之弟三个最小的孩子说:不要早睡,到了后半夜,南天门开后会出来个白胡子老爷爷,给熬皮祆的小孩子每人一件皮祆,谁睡着了就不送了。我们都信以为真,每年我都兴致很高的熬皮袄,可总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每忆到此,都非常怀念我的老母亲。


大年初一早上开始拜年,街上玩玩艺的也都出来了,舞龙、耍狮子,还有划旱船、踩高跷、玩走阁等。走歌是孩子们最欢迎的,因为它最好看。上走歌的都是十岁上下的男孩女孩,个子不能太高。他们身穿戏服,都是专门为他们定做的小戏装,非常光鲜漂亮。这些孩子们坐在一个个特制的铁筐里,由一个同样身穿戏装的壮汉用特制的铁棍将筐和孩子举到空中。孩子上身是真人的,观众看到下半身则是假的,因为腿站在筐里挡着。走歌上的儿童装扮成一出出戏曲的情节,如《白蛇传》:白娘子、青儿和许仙,他们用一支假脚踏在一条白蛇、一条青蛇和一把雨伞上,另一支脚则不停的舞动;《蟠桃会》“孙悟空”站在一棵结满挑子的树上,还不停地翻跟头,好看极了。走歌这种民俗我在其他城市从未见过。听母亲讲,玩走歌是很花钱的,一般都是财主和商家出钱玩,能出三、五架走歌就得不少钱。母亲说,她小时候有家姓张的财主好玩走歌,也是借机会夸富,年年都出几十架走歌,最多一年出了一百架之多,结果把五百亩良田都卖光了,从此败了家。

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因为它象征着团圆美满。虽然家有贫富,但心情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过年的光景。按照老辈人的算法,过年要从腊八到二月二龙抬头,历时近两个月,才算在欢庆之中过完年。

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因为它象征着团圆美满。虽然家有贫富,但心情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过年的光景。按照老辈人的算法,过年要从腊八到二月二龙抬头,历时近两个月,才算在欢庆之中过完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1293aed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