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地名大全【《三国演义》近代地名校勘】 “虎牢关”和“汜水关”。《三国演义》第五回载“卓遂起兵二十万,分两路而来。一路先令李�、郭汜引兵五万,把住汜水关,不要厮杀。卓自将兵十五万同李儒、吕布等守虎牢关。”可见“虎牢关”和“汜水关”在《三国演义》中是两处的关隘。而在历史上,“虎牢关”即是“汜水关”,此乃同地异名也。此关的所在地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为“制”,《左传•隐公元年》载“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为命。’”“制”,今在河南荥阳市汜水西,因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称为“虎牢”。秦汉时在此处建造关隘,被称为“汜水关”或“虎牢关”。可见此实为一处关隘。 “徐州”和“下邳”。《三国演义》中多次提到“徐州”和“下邳”是两个独立的城市。如十九回“曹操得了徐州,大喜,商议起兵攻下邳。”但事实上,“徐州城”这座城市是子虚乌有的,史上只有“下邳城”。“徐州”为汉代十三州之一,其郡治在“下邳”(今江苏省徐州市)。汉代天下分为十三州,每州又分若干郡,郡下又设诸县,每个州郡都要在自己的所辖范围内选一个县作为治所(即现在的省城和地级市),因此州名郡名本身不是城市,只有县城是真正的城市。如“冀州”治“邺城”,“九江郡”治“寿春”。所以说所谓的“徐州城”就是指“下邳城”。《三国志》中只有“下邳”,“小沛”两座城的记载,并无“徐州城”。这是作者不明汉代州郡县制而犯的常识性错误。这种错误作者在书中犯过多次,如后面的“荆州城”,“南郡城”等等,都属于此类。 “卧龙岗”。《三国演义》三十六回载“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所居之地有一岗,名卧龙岗,因自号‘卧龙先生’”。三十七回又载“次日,玄德同关,张等来隆中。”“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岗,乃卧龙岗也’”。而事实上,“卧龙岗”是不存在的。明代以前的正史中从来没有“卧龙岗”的记载。这个地名,最初见于清人编的《明史•地理志》,是后起的地名。诸葛亮的“躬耕之地”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晋人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云“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为‘隆中’”。可见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躬耕于南阳”是说的郡名,其家邓县属于南阳郡,与南郡之襄阳县比邻。并且诸葛亮的“卧龙”称号并非家住“卧龙岗”而自封,乃是庞德公封的。诸葛亮并非因“卧龙岗”而得名;相反,“卧龙岗”是因为诸葛亮附会而来的。 “荆襄九郡”。《三国演义》中经常有“荆襄九郡”的说法。如四十回“李�大骂曰‘汝内外阴谋,假称遗命,废长立幼,眼见荆襄九郡,送于蔡氏之手……’”荆州治所在襄阳县,所以荆州又叫荆襄。但《三国志》载荆州只有八郡:南阳、章陵、南郡、江夏、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其中章陵郡时设时废,《三国志•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曰“诏书拜(蒯越)为章陵太守,封樊亭侯”,但建安后,章陵郡又被废,直到三国归晋也再没有提到过。所以荆襄在三国时代应该是七个郡。而罗贯中又私自加上了两个郡:汉阳郡和巴陵郡。载于《三国演义》五十三回“却说周瑜回柴桑养病,令甘宁守巴陵郡,令凌统守汉阳郡”。但是此二郡并非汉代的郡制,乃是唐宋的郡制,如宋代范仲淹在其《岳阳楼记》中说“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此处错误乃是作者混淆古今郡制而造成的。 “赤壁”。关于古战场赤壁,大体有几种不同的说法:1、“蒲圻赤壁”。出自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该书载“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2、“嘉鱼”赤壁。出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载“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陵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3、“黄冈赤壁”。在湖北黄冈市城外,俗名赤壁矶。黄冈在宋代称黄州,当年苏东坡游览了这个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又称“东坡赤壁”。4、“武昌赤壁”。在今武汉市东南,又称赤矶山或赤圻山。而《三国演义》中写的是“黄冈赤壁”。四十四回《三江口曹操折兵》与四十九回《三江口周瑜纵火》,战争一直没有离开三江口。那三江口为何处呢?据一九三一年商务印书馆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记载有两处,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211381a6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