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这本小说以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人们纷纷争霸天下为背景,其内容多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间书艺人所编,经罗贯中的整理和编辑后,就成了一本中外闻名的巨著,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小说是以没落王族刘备为主导,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英雄豪杰,因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园结义,立下了“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的志向。故事就这样开始,而以其后约九十年的晋渡江灭吴为终。 这本书中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罗贯中先生把他们都刻画的淋漓尽致,像奸诈的曹操, 伟大的孔明,完美的刘备,英勇的吕布,可怜的二乔,绝色的貂蝉等等。但是我在书中最喜欢的人物还是诸葛亮。因为他的足智多谋,他的尽忠尽效,他的谨慎小心,他的神机妙算,他的冷静沉着,他的将计就计,他的胸有成竹,他的料事如神,特别是他的知天时,懂地理,识人心,是为我所敬佩的。虽然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最终也没有好的结果,但是他“择梧而栖,择主而事”的独特人格与作风依然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这本书中不仅有许多精彩刺激的故事,更有的是许许多多的世间真理。其中我影象最为深刻的,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样一句简短的话简直是一语道破了人事间所有的规律。我发现书中也隐隐道出了一个道理就是要我们注重人才,其中曹操与刘备就是这样的人。曹操失了一个典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却惟独哭典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的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备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赵云终于归到了刘备的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走后,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被刘备诚心所动,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为了请到诸葛亮,不辞劳苦,曾先后三次千里迢迢到卧龙岗去请诸葛亮,最后终于用诚心打动了诸葛亮,后来这就成了有名的《三顾茅庐》。 我在读完这本书后唯一的感觉就是回味无穷,闭上眼睛,故事中的情节一一在脑海中闪过,所有的事情好像就是刚刚才发生在我眼前一样,好像我也刚刚经历了三个国家的兴衰一样。 六乙 胡继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a1fe8e102de2bd960588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