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导学 中国古代文学,指的是从上古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一段的中国文学,主要的是汉文学。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我们的祖先创造过灿烂的文化,它可以骄傲地矗立于世界最灿烂的古代文化之林。而古代文学遗产是其中最光辉的部分之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发生、发展,必然要学习古代文学,才能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我们这门课程叫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是希望通过一系列专题的讲授,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史。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研究文学史,应该注意到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这是深入阐释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钥匙。古人说要"知人论世",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这不能成为文学史的核心内容。 第二个层面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即作家,包括作家的生平、思想、心灵心态研究。不过文学史不是作家评传。 第三个层面是文学作品,这才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文学作品是文学创作的最终体现,没有作品就没有文学,也就没有文学史。除此之外,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甚至文学传媒,也都应该进入文学史的视野之中。随着研究视野的开阔,对于文学史的研究,还要十分注意文学史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尤其是从广阔的文化学的角度去考察文学。已有学者指出,任何时代的文学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社会文化构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总体的文化构型之间存在着互涵互动的关系。文学史成为文化建构的一个方面,它受文化建构过程中的整合作用所驱动,又以自身的变革参与了文化建构。所以,文学的运动与变革和文化的建构,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文学的演进和整个文化的演进息息相关。 古代的文学家往往又是史学家、哲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们的作品里常常渗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文学史研究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借助哲学、考古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成果,参考这些学科的方法,从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取得新的突破。例如,研究先秦诗歌时应该关注到原始巫术、原始宗教和歌舞;两汉文学与儒学、经学的关系非常密切;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则不能不关注玄学、佛学;研究唐诗则应该了解唐代的音乐和绘画;研究宋诗要关注理学和禅学;研究金元戏剧,保存在山西的反映金元戏剧演出实况的戏台、戏俑、壁画等,都是可供参考的资料;而明代中叶社会经济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背景质料。这些,都说明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学视角对于文学史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我们仍按照一般中国文学史以朝代为纲的分法。我们将全课程分为八章,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二章两汉文学、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第五章宋代文学、第六章元代文学、第七章明代文学、第八章清代文学。 同样是因为课时的原因,每一章的内容并不面面俱到,而是以这一时代的主要文学样式、重要作家和作品组成专题,并尽量突出这一时期的文学特征。讲述的方式将文学史和作品结合起来,在每一个专题的内容中还开列阅读作品篇目、参考书目和思考题,以便大家学习和复习参考。 学习本课程,有几个方面要注意: 1.要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的基本轮廓,掌握教材所提供的各个时期的文学概况、作家作品,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 2.要精读、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掌握文学史的知识,应该以作家作品为基础,对于作品,要能读懂读通,并能进行鉴赏分析;作品的选本,可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袁世硕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3.学习本课程,还应掌握一些文艺理论方法,能分析作品,分析文学现象; 4.应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能比较顺畅地阅读古代诗文和古代文献,学习使用工具书,如《辞源》、《辞海》、《中国文学家辞典》、《古今人名大辞典》、《康熙字典》等;有可能还应学习一些目录学著作,通过书目的阅读,对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文献有一个基本了解,由此扩大古代文学知识领域,获得进一步自学的线索。浅简的可读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再读《书目答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5.对教材后面开列的参考书,最好能尽量多读一些,以期更多地掌握作品和有关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e7902e69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