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爱国人士的杰出代表

时间:2022-03-20 14:42: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近代爱国人士的杰出代表

刘永福和冯子材



近代中国的时事政局,风云多变,颓象环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鸦片“贸易”、武装侵略、商品倾销、资本输出、经济掠夺、文化渗透、政治控制和领土侵割,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为抵抗外国侵略,拯救国民,我国涌现出了众多的民族英雄。刘永福和冯子材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刘永福和冯子材的一生,经历了几乎是中国近代史的整个时期,他们为中国人民的反帝救国斗争事业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白驹过隙,刘永福和冯子材早已与世长辞,但他们的爱国精神始终是一面光辉的旗帜,召唤和鼓舞着后人不断奋斗前进。

第一节 刘永福生平简介



刘永福,晚清名将,别名义,号渊亭,一八三七年(清道光十七年)九月十一日出生于广东钦州县古森峒小峰乡(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一户普通农民的家中。年随父移居上思的平福新圩八甲村和隆州柜口村,晚年定居钦州城。刘永福出身穷苦农民家庭,经历千辛万苦。在长期的征战生涯中,亲身参与并领导过中越人民的抗法战争和中国台湾的抗日战争。他雄麾着黑旗军入越渡台,东征南战,叱咤风云,给法兰西帝国主义和日本侵略者以极其沉重的打击,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威风,卓立战功,威震环宇,是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1

一、刘永福祖籍与家世



(一)祖籍

刘永福的始祖刘千一原是明代的一名贡生,原籍在福建汀州府上杭县,于明朝弘治年间迁来白州衙前村(今博白县东平镇富新村)的秧地坡屯。八世祖生子六人,第六子名帮宝(《历史草》作帮保),配李氏(《历史草》作陈氏),即为刘永福的曾祖父母。帮宝生六子,第三子刘应豪,即为刘永福的祖父。刘应豪也生六子(《历史草》作两子),见于家谱的名字为以典、以亮、以富、以鹏,而无永福的父亲刘以来、叔父刘以定的名字。其中缘故,据存谱的刘氏后人解释,是由于刘以来兄弟早就迁居同县的菱角圩金村,后又多次迁徙,居住处所不定,生活情况无从了解,所以家谱未载。博白县文管所还从博白县东平镇富新村收集到1876年刘永福从越南送回富新村的一副对联, 上联题为“祖泽孔长佑启后人远绍台乌事业”,下联题为“宗功丕振阴予子孙克绳殿虎家声”,横批是“德荫宗支”上联的右上方绣有“光绪二年仲冬月旦”的字样,下联的右下方绣有“钦赏四品顶戴权充越南三宣副提督保胜防御使十二世裔孙永福敬送”的字样。2在这副对联中,刘永福自称为“十二世裔孙”,可见他的祖籍应是广西博白县东平镇富新村秧地坡屯。刘永福家自高曾祖辈起

廖宗麟民族英雄刘永福[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5 2

李健儿刘永福传[M]台湾:商务印书馆,19401

1


便靠务农为生,到了他父亲一辈,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除讲树艺、话桑麻外,他不之涉。3

生息在古老的中国土地上的刘永福家祖,传承着中国农民阶级勤劳勇敢,扶弱制强,邻里之间友好相处的传统美德。其父对刘永福从小就经常讲述其先辈“以好善垂为家训,乡间凡属善举,其力足以为者,无不为之;即力有所不能为者,亦扶助之,冀善之有成,希有以达其目的而后已”之事,谆谆教导他以此为做人处世的准则。刘永福在后来的生活道路上,能够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并对各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嫉恶如仇,挺身而出,除暴安良,与这种良好的家训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家世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落后,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无法抵御天灾人祸的袭击,很容易陷于贫困破产、生计难以维持的悲惨境遇。刘永福的父亲长大成人后,“应豪夫妇死,岁荒农歉,贫困几不能自存。5在走投无路之际,其父和叔父二人被迫离乡背井,迁徒至两广交界附近的钦州县古森峒小峰乡。

在钦州期间,其父和叔父二人“诛茅伐木,营小屋居之,以来酿酒行酤,杂治稗屑细业。以定则为豕屠负贩。兄弟相安相乐,十年之间,少有居积。乃建砖舍三楹,视寻常乡人居屋已增一廊”6几经劳苦,拼命劳作,他们终于重建起家业,生活渐趋小康。在此以前,其父因终日忙于谋生,生活贫苦,无力娶亲,直至四十岁那年,在家境有所改善的情况下,才娶了邻乡孀妇陈氏为妻。两年后生下刘永福。因母亲陈氏再嫁来时身边带有与原夫所生一子,名保哥,刘永福便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又叫刘二,长大成人后,按“二”字的粤音,改“二”为“义”。叔父后也娶姚姓女子为室,兄弟二人遂分家自立,各营生计。其父便携带一家四口迁往北鸡村务农耕作。道光年间,钦州一带与两广其他地区一样,天灾连年,“大水大饥”“大雷、奇寒,树木多枯,人冻死”“雨大雹,河水暴涨,冲塌民房无数,淹没人畜,田禾最掺”7加上蝗灾不断,“损伤禾稼”,致使饥民成群,哀声遍野,许多人不得不“卖男鬻女,每口身价钱数十文”8这类记载,在《钦州县志》中,屡屡可见。在天灾的祸及下,刘永福一家的生活境况好景不长,其父也因“水旱不均,农事失收”被迫“弃耕,以小资蛮香茵肆”9母亲也因家境衰赊朝不保夕,不得不在乡间为人接生,兼做祷神祈福之事,从中挣得些少酬金,以帮补家计。

适值凶年,百业凋敝。刘永福的父亲所经营的小生意无以维持,遭致“营业大亏折,贫困不能自聊”10全家再也无法在钦州生活下去。当刘永福八岁时,合家迁徒至广西上思州平福新圩八甲村,靠帮助堂伯父种几亩薄地,收成后从中分得几成,半饱半饥地度日。不久,其堂伯父因儿子被县衙门诬告“谋反”锒铛入狱而打官司,道至破产。刘永福一家无所依附,只有迁往河对岸的隆州柜口村“赁坡耕植,贫困如昔。11

随着岁月的流逝,刘永福也逐渐长大成人。出身在如此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他从小就

34

4

李健儿刘永福传[M]台湾:商务印书馆,19402

廖宗麟民族英雄刘永福[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3 5

李健儿刘永福传[M]台湾:商务印书馆,19401

67

李健儿.刘永福传[M].台湾:商务印书馆,19402 李健儿.刘永福传[M].台湾:商务印书馆,19402-4 8

李健儿.刘永福传[M].台湾:商务印书馆,19402-4 9

李健儿.刘永福传[M].台湾:商务印书馆,194045 10

李健儿.刘永福传[M].台湾:商务印书馆,194047 11

李健儿.刘永福传[M].台湾:商务印书馆,194057


很懂事,能够体谅到父母的苦衷,尽孝事之心。他从五岁起,父母便在太阳尚未升起之时,就出外谋生,直至月上东山,才赶回家中,难以料理家事,照顾孩儿。白天之时,家中只留下刘永福和比他大两岁的保哥。因保哥自幼身体孱弱,看家之事,多倚重刘永福。在其居家周围,有一小溪环抱而流,溪中多有鱼虾。刘永福经常挖些蚯蚓为饵,投竿溪水,钓得一些鱼鲜,“持奉父母以助庖。故虽家贫少肉食,而荤鲜不断。12其母是一位典型的勤劳贤惠的中国农村妇女。母子二人一直感情至深。后来刘永福当滩艇佣工时,其母“因家贫,岁暮天寒,不惮夜出。以家临河,往返涉河水。永福辄中夜,停竹筏河畔,伺母归。当月暗星稀,四无声籁,惟闻河次暗濮鸣声澌澌时,永福则赤足单衣,立河畔相望。有时遇阴风细雨亦不避,黑夜中,望见隔岸人影则用二指撮唇呼啸,人影渐近,察见偻行挟小提筐者为其母,遂急举长篙点竹筏,渡对岸相遇。顾母归不时,永福往往露立听鸡鸣。

13

其孝顺之心由此可见。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刘永福遇有空闲便刻苦练武,终于成为在四乡都有影响的武术高手。正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刘永福炼就出如钢筋铁骨般的好身体和处事精明的才能,陶冶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这都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854年,刘永福十七岁,其全家老小虽然累死累活地辛勤劳作,但家境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同年8月,操劳过度的刘母陈氏病死,家中却穷得无钱敛葬,最后还是依靠曾由陈母接生的村人共同凑钱,才买了一副薄板馆材埋葬了陈氏。9月,丧妻之后又破产的叔叔刘以定在钦州难以生活,只身前来投奔刘永福家,家里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11月,苦一生的刘以来在贫病交加中悲惨地去世,一贫如洗的刘永福兄弟只得用家中仅有的几块床板拼成一副棺材,勉强将父亲入土埋葬。11月,刘以定也一病不起,这时,刘家穷得连床板也没有了,刘永福兄弟只得以木屑垫坑,草席裹尸,将叔叔掩埋。半年之内,连丧三个长者,家中只剩下李保哥和刘永福两个孤苦伶仃的异姓兄弟,两人相对嗟叹,伤感不已。

孰料丧事刚过,债主又迫上门来讨债。无奈,刘永福兄弟始只得将仅有的房屋家产变卖抵债。结果,两人除了光身之外,已别无他物,连栖身之地也没有,只好暂时借邻乡高风村陆二叔家的茅舍居住,依靠每日打渔采柴换取衣食。

刘永福虽然有着聪明过人的良好天赋,在艰苦的生活中也初露头角,但是,由于他的家世不济,且身处穷乡僻壤,祖辈没有留给他值得夸耀的功业,父辈也没有为他成名创下良好的条件,他本人直至二十岁前的经历也十分平淡无奇。时势造英雄。正是在近代历史的激荡中,刘永福遇到了一场席卷全中国、牵动整个民族命运的社会大动荡,他的命运从此深深刻印着历史的痕迹,也正是历史的发展将他推上了政治舞台,给了他一个施展抱负http://www.tsinghua-sz.org.cn/



12

13

李健儿.刘永福传[M].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194056 李健儿.刘永福传[M].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19405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f23dfdf61fb7360b4c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