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书论是中国书法理论之源1

时间:2023-01-13 01:32: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汉代书论是中国书法理论之源头,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首先,汉代书论重视对审美风尚的总结与引导。各个时代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风尚不一样。如何引导这种审美风尚,使之成为这一时代审美的主导风尚,就成为各个时代书 论家们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如汉魏时书论中的“尚散”,如《笔论》开端就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散”,就是开心;“散怀抱”,就是抒发情怀,而且要“任情恣性”,放纵自己的性情,“然后书之。这样讲“散”,抒发情性,可说是开启了魏晋南北朝尊重艺术创作个性的先河。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提及“言”与“书”之关系,提出著名的“心画说”,“心画说”中之“书”并非指“书法”,然而,这一理论对后世强调情感作用的书法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全面而系统。《说文解字》《草书势》,蔡邕《笔论》《九势》《篆势》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总结是全方位的,涉及到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而且自成体系。有对书体演变历史的研究,论及了大篆、小篆、八分、楷书、行书、章草、今草等书体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概念、特点等各个方面的,也有对书法技法的研究,大凡用笔、用锋、执笔、结宇、用墨、布白等等,皆有详细而精到的论述。 再次,讲求书“势”和自然。蔡邕“书肇于自然”,既追求丰富多变,又要和谐统一。

另外,汉代书家善于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评赏者的感受,以充分显示欣赏过程中多种心理活动交织的情状。早在东汉蔡邕的《笔论》中,就运用丰富、美好的比喻,来强调书法创作的体势应融人大自然各种生动的形态。自此,历代书论家留继承了这一传统。

最后,汉代书论重视书品与人品的关系,和儒家伦理道德相关。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映。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赵壹的《非草书》站在儒家的立场开始了对书法理论批评史的文化品格。

总之,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继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d3820d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