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三绝

时间:2022-12-04 10:14: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敦煌艺术的“三绝”



与全国其他石窟艺术相比较,敦煌艺术宝库莫高窟中有三样“瑰宝”独具风格,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敦煌三绝”,即开一代风气且影响久远的音乐艺术形式以及与之完美结合相辅相成的文学艺术敦煌曲子词,代表舞蹈艺术超绝技艺的“反弹琵琶”,代表美术创作化境的“飞天”“敦煌三绝”是在敦煌这块中外传统文化在西部边陲的神奇的沃土上,由世世代代艺术家们融河西本土、西域、中亚、印度的艺术表现形式于一炉,世代流传、继承、发展起来的。

1.敦煌曲子词

敦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机缘,使中原的文学形式即词调在此与河西本土、西域、亚、印度音乐文化结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诞生于初盛唐时期。这时传统的五言与七言诗都已成熟,南朝末至唐初许多文人对汉字声韵做出了成功的探索和总结并最终形成了律诗。而词则是一种刚刚出现在社会底层、还没有被文坛主流注意到的与音乐相关的新的文体。因此并没有文人参与创作,敦煌曲子词的作者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平民。由于词流行于席间宴上娼妓的弹唱中,许多略通文采的娼妓都可以自己为已成定调的曲子填词,因此娼妓也是敦煌曲子词作家中极有分量的一部分。敦煌曲子词中的女文学占有很大比重。如《菩萨蛮》“枕上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与汉乐府《上邪》的誓愿很是相似。由于女性文学在敦煌曲子词中占有较大比重,直接从滥觞时期影响了词这种文体的基本风格,为晚唐五代至两宋的词章定下了基调。

2.反弹琵琶 “反弹琵琶”出自敦煌112窟中的舞乐壁画。画面反映的是十多名乐伎菩萨载歌载舞的情景。画面正中的舞伎手持琵琶,边弹边舞。反弹琵琶舞姿优美、动作轻盈柔曼。两边的乐伎手持横笛、拍板、琵琶、古琴等各种乐器,为中间的舞伎伴奏助兴。整个画面内容丰富、线条清晰优美。

反弹琵琶是大唐文化一个永恒的符号,是敦煌舞蹈艺术的代名词。据敦煌研究院音乐蹈研究室近年来的调查统计,仅莫高窟绘有乐伎形象的洞窟就有200多个,乐伎140多身,大小不同的乐队490多个,共有乐器44种,4300余件。因绘制时代不同,壁画中乐伎形象的形式和重点也不同。 按照各个时代的风格特点,敦煌壁画艺术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北朝时期的壁画以说法图和本生故事为主,佛教经变画很少,这一时期的洞窟带着鲜明的外来印记,一种舶来的意味,一种西域气息,一种遥远的印度乡音。北朝时期的天宫乐伎,以太和改制(公元494)为界,前期仍然是西来的佛陀菩萨,却暗暗换上中原的丝织薄衣,在技法上用中原盛行的“曹衣出水”技法直接表达形态。后期出现了轻灵洒脱的江南新潮“秀骨清像”风格,中原的衣冠文明,南朝的名士风流和西域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出现了混合艺术。北周时期由于周武帝通好西域,结姻北狄,中西交流增强,中原式、西域式风格并存且趋于融合。隋唐五代宋元时期,这种中西艺术形式的交融也在不同的壁画中得以体现。煌石窟艺术中以“反弹琵琶”为代表的乐伎形象不是敦煌本土画的离奇想象,而是融中原、西域艺术形式和艺术技法为一炉,借鉴中亚、印度等外来文化因子,经过我国劳动人民的长期创作完成的。

3.飞天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 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现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交流、融合的产物。洞窟的开凿历经十个朝代,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的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

从十六国起,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代五个朝代,百年的时间,中外、东西、南北的互相交流、吸收、融合、敦煌飞天完成了中国化历程。到了唐代,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唐代是莫高窟大型经变画最多的朝代,窟内的四壁几乎都被大型经变画占领。飞天亦主要画在大型经变画之中。在题材上,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画中的佛陀说法场面,散花、歌舞、礼赞作供养;另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一中佛国天界---“西方净土”“东方净土”等极乐世界的欢乐。飞天飞绕在佛陀的头顶,或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飘曳的衣裙 ,飞卷的舞带,真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咏赞仙女诗:“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描写的诗情画意。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奋发进取、豪迈有力、自由奔放、奇姿异态。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这与唐王朝前期开明的政治,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开放的国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d6807be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