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灰空间研究 摘要:城市灰空间是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由于在引导居民生活方式、丰富空间层次、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灰空间已被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关键词:城市灰空间;城市生活品质;人文关怀 Abstract: The urban gray space refers to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 Have a positive effect due to guide the residents’ way of life, rich spatial leve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 life, gray space has been used as an important means widely used in modern design. Keywords: urban gray space; quality of urban life; humane care.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聚居人口越来越多等影响城市生活品质的因素也愈加凸显。人们在体验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同时,也迫切希望城市环境的改善能够带来更加舒适宜人的城市空间。这就要求规划师和设计师们更多地从使用者——城市居民的角度出发,注重提高城市生活品质。 1.灰空间与城市灰空间 “灰空间”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来的。“灰空间”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色彩,即灰是介于黑白之间的过渡色彩,在明度和色相上可以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变化;二是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对于前者,黑川纪章认为适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类型的选择是创造过程的第一步,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对于后者,他提倡大量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布置在重要的位置上。 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中运用了“灰空间”的手法,形式多以开放和半开放为主。使用恰当的灰空间能带给人们以愉悦的心理感受,使人们在从“绝对空间”进入到“灰空间”时可以感受到空间的转变,享受在“绝对空间”中感受不到的心灵与空间的对话。而实现这种对话的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1﹑用“灰空间”来增加空间的层次,协调不同功能的建筑单体,使其完美统一。 2﹑用“灰空间”界定﹑改变空间的比例。 3﹑用“灰空间”弥补建筑户型设计的不足,丰富室内空间。 与常人关系最密切的“灰空间”恐怕要数住宅的玄关了,它与客厅等其他空间的界定有时很模糊,但就是这种空间上的模糊,既界定了空间﹑缓冲了视线,同 时在室内装修上又成为了各个户型设计上的亮点,为家居环境的布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实,在实际生活中,“灰空间”不光在空间上有它的位置,在颜色等其他方面也有一席之地,这正好暗合了黑川纪章的话。心理卫生专家认为,随着窗外季节的不同变化改变室内的环境空间,可以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调节心理状态,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正确的利用“灰空间”,可以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 总之,“灰空间”的存在,使我们的在心理上也产生了一个转换的过渡,有一种驱使内外空间交融的意向。人们早已习惯将灰空间运用于建筑设计和场地的营造之中,用来创造出一些特殊的空间氛围。我们在设计中,只有注重空间的营造尤其灰空间的作用,才能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多更好的生活环境。建筑灰空间一般指那种半室内、半室外、半封闭、半开敞、半私密、半公共的中介空间。这种特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二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空间的连贯性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在现代城市设计中,城市与建筑的界限相对过去已经越来越模糊,城市与建筑的一体性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我们认为城市灰空间不仅指建筑与其周边环境的过渡空间,还应该从更大的尺度和更为综合的角度去界定。那些能够使城市生活介入,吸引人们从建筑中走出来参与到城市公共生活,加强人与人彼此间的交往的空间都可以称为城市灰空间。 2.城市灰空间的特点 现代设计中常常用到灰空间这一构成要素作为城市和建筑交接的柔性边界,灰空间也常因其暧昧性和多义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黑川纪章认为:“这种空间(灰空间)已经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用来减轻由于现代建筑使城市空间分离成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而造成的感情上的疏远。” 2.1过渡性 灰空间在形式上多以开放和半开放为主,人们在从“绝对空间”进入到“灰空间”时可以感受到空间的转变,“聆听”在“绝对空间”中感受不到的心灵与空间的对话。 2.2节点性 城市灰空间一般都位于城市和建筑的交接处,连接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城市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 2.3开放性 城市灰空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为城市居民各项日常生活的开展,如观看、交谈、小憩等,提供场所。但是,灰空间的开放性又不同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完全开放性。社会学家Derkde Jonge曾在他的一项研究中提到了这一有特色的边 界效应。他指出,树林、海滩和空地的边缘,是人们最爱停留的地带,而开敞的平原或海滩,只有在它们的边界区域都被占据的时候,才会被人们选择。 一般的观点认为灰空间的概念是缘于现代,其实从中国传统民居及村落的空间构成方面就能够看出灰空间早已被巧妙地穿插应用于其中,用以协调人与建筑、人与环境的关系,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生活趣味的聚居空间(图1,图2)分门别类地看,现代城市灰空间有这步行街、底层架空层、滨水景观带、商业街区、公园、公共交通架空部分等几种常见形式。从表现形式上看,城市灰空间既具有一定的开敞性,也兼有一定的私密性(作为围合空间)。 首先,要保持视线上的通透。人们必须有能够获取信息的途径,而观察就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灰色空间只有保持视线上的通透才能激发出其他活动的产生。 其次,存在一定的“场”,从而营造出一定的氛围。任何类型的城市灰空间的存在都有一定基础,人们能够参与其中必然有其共同的目的,因此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结语 21世纪是强调人、强调文化、强调人与自然融合、强调整体发展的世纪。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也更加渴望与环境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更加渴望高品质的生活。城市灰空间使城市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弱化了“图”和“底”的空间构成,使城市空间具有了“流动性”,能给人一种更丰富的、更有内涵的空间感受,它对于引导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城市生活的品质有着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影响。 参考文献 [1]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2. [2]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 南大学出版社,200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d8d7234a4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