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是彻底解放心灵奴役的大智慧,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金刚经的主要内容,一起来看一下吧。 1、全经纲领: 发度尽一切众生之大心。在梵文中,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觉为终极,而大乘的菩萨不仅要自觉,更要“觉他〞,故其终极目标定位在和一切众生成就佛果的广阔境界。根据佛教的哲学根底缘起论,凡因条件关系而形成的事物,都不存在绝对不变的实体(自性)。因此,要以空观的智慧,破除在“我〞、“众生〞、“佛〞之间的人为分别。故要尽己所能广度众生,但不要执著于“我〞在帮助众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业。 2、观照实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是世界的真实,事物的本来面目。人在认识中念念不离对象,却以为心的主观设想即等同客观实际,但其实已经背离了事物的真实。以般假设观照实相,即对此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如实态度。故《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假设见诸相非相,那么见如来。〞一切法相,甚至连佛的形象、佛土,都是用文字和形象对实相的近似表达,皆非实相本身。《金刚经》卷末著名的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堪称一经之精髓。 3、实践宗要: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上所述,唯有不住相、不偏执,才能把握实相。所以,在实践中应以空灵自在的心态应对一切法。《金刚经》中以布施为例,讨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伏其心〞。布施有三要件(三轮):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财物。一般人心中存在这三种人为的分别,施一钱物,即作一钱物功德想,于是施恩图报,算计冥冥中所积累的功德。但实际上,应以“三轮〞体空的精神去布施。禅宗六祖惠能的得道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本来无一物〞,就是《金刚经》离相无住、性空无所得的道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db6708b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