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清流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3.22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时间:2022-05-04 06:32: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校名师推荐…………………………………………………

22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过程与方法: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王羲之、顾恺之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难点:书法、绘画艺术以及其时代特点。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归纳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魏晋南北朝是社会的动荡时期,统治阶级的封建桎梏相对削弱,加上北方劳动人民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因而科技进步、异域文化发展、思想进一步解放。 社会的动荡不安、异域文化的渗入也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艺术家用他们的所长反映着那段历史、记录着那段历史,同时,这段历史也孕育了这些艺术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征怎样?代表作是什么?

2. 根据“导入框·书成换白鹅”的故事,你怎样理解王羲之书法承上启下的作用? 3. 顾恺之绘画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

4. 王羲之和顾恺之的性格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后人用什么称呼来赞誉他们? 5. 十六国、南北朝统治者开凿了哪两个石窟?石窟中的佛像有什么特点?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 王羲之以行书见长,其字或端庄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游龙”。代表作是《兰亭序》 2.王羲之爱鹅,是喜欢看白鹅划水的姿势,因为他可以从白鹅划水的姿势中联想到自己写字的执笔运笔姿势。总之,他练习书法很专注,几乎不放过任何机会,认真汲取前人的书法特长,融汇成自己的风格,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所以说他的书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 顾恺之的绘画题材很广,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4. 他们从小就对书画艺术执着地追求,都有孜孜不倦、大智若愚、“难得糊涂”的特色,后来终成大器。后人尊称王羲之为“书圣”、顾恺之有“三绝”

5.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其中佛像的特点是宏伟精巧,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教师预设问题:

1. 以“马”字的形状为例说明各种字体的区别。

2. 你还知道王羲之其他的书法作品吗?有关王羲之的故事,你是否还能讲出一两个来? 3. 魏晋时期石窟艺术盛行的历史背景及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4. 填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成就

项目 书法家 画家



主要代表

1

历史地位

“书圣”,天下第一行书 “三绝”


……………………………………………………………名校名师推荐…………………………………………………

石窟艺术 古代艺术宝库

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书法、绘画和雕塑艺术大放光彩的原因是什么?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1. 汉字字体的演变和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早在半坡时期的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叫甲骨文。商周时,人们还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叫“金文”或“铭文”。秦始皇时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秦朝末年又出现了隶书。两汉时,主要以隶书为主。

魏晋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取得了很大成就,不仅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流行,而且这一时期书家辈出,在中国书法史上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大书法家王羲之。 2.《兰亭序》

《兰亭序》是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五十岁时所书。当日,王羲之与友人爱子共42人,宴集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祓禊(古代习俗,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之礼。时值暮春之初,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行流觞(把漆制酒杯盛酒放在曲水上,循流而下,杯子停在某人前,某人就取杯饮酒。称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一乐。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俱”了。王羲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感到人生与自然相合相契的快乐。在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的清丽景色中,王羲之微醉命笔,畅叙幽情,写下了这清逸俊秀,一片神机的《兰亭序》。全篇无法而有法,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骨力寓于姿媚之内,意匠蕴含于自然之势。全篇运用篆、隶、章草的笔法,中锋起转提按,意随笔转,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极尽变化,楷草兼施,平稳中寓险峻,相同的字皆有不同表现,全文有二十个“之”字,都加以变化,无一雷同。全幅意境浑穆,潇洒散朗如清风明月,乐中含悲悟生命玄理。可以说是境与神会,真气扑人。王羲之酒醒后再写了十余遍,皆不及原作,可见,艺术的神来之笔是不可重复的。

唐太宗为秦王时,见过《兰亭序》的拓本,惊喜之余,乃高价购买原迹。终究也没有买到。后来打听到在辩才和尚之处。乃遣萧翊到越州求得,在武德四年入秦王府。贞观十年,命人翻拓十本赐给亲近之臣。到唐太宗死后,中书令遂良上奏:《兰亭序》是先帝喜爱的珍品,不应留下。于是《兰亭序》作为殉葬品葬于昭陵。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兰亭序》的各种字帖,大多以冯承素所拓“神龙本”为底本。 3.“三绝”画家顾恺之: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擅长人物画,画人物,难度很大。顾恺之的人物画,其特点是“传神”和“神气”,即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主要表现在眼睛上。只要他点眼睛,画中的人就像要活了一样。他对艺术非常精心,如醉如痴。人们赞誉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这位绘画大师,他的绘画题材很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等都有。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少量的摹本,如《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两幅画,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线条优美,人物栩栩如生。同时,从画中让我们了解到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感的某些侧面。这两幅画卷是我国艺术宝库里极宝贵的遗产。但《女史箴图》摹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英国所掠,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及表现:

西汉末年,佛教刚刚传入,羽翼未丰,还只是道教的附庸。魏晋时期,社会长期动乱,百姓苦不堪言,因此,佛教宣扬的今世苦修,来世享乐的观点就特别适合百姓的口味。其次,统治者也信仰佛教,他们一方面希望利用佛教来控制人们的思想,防止人民的反抗,另一方面,自身也身体力行。比如,梁武帝萧衍曾三次舍身同泰寺。第三,佛教进入中国后,有意识地



2


……………………………………………………………名校名师推荐…………………………………………………

和中国的儒家思想靠拢,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因此到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便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起来。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表现有很多:一是大量修建寺庙,僧尼人数大增,由于统治者的支持,佛寺遍布各地,僧尼多到惊人的地步。北魏时,寺院有3万所,僧尼有200万。在南方,仅建康城就有寺院500多所,僧尼10余万。二是这些寺院都广占田地,而且不纳赋税,僧尼的增加,又造成劳动力的丧失。三是大量佛经被翻译过来,外域僧人大量来华。仅洛阳的西域僧人就达3000余人。四是僧人政治地位的提高。后赵重用佛图澄,前秦苻坚重释道安,后秦姚兴重用鸠摩罗什,南燕慕容德重用僧朗,这些名僧都可以参决国家大事。北魏的皇帝除太武帝拓跋焘外,大多皇帝信佛。南朝的梁武帝曾一度把佛教定为“国教” 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

这节课,我们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殿堂里,饱览了大数光彩的书法绘画艺术游历了闻名于世的石窟艺术。回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为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达标测试】 见问题训练—评价单。

【板书设计】



类别 代表人物 朝代 代表作品



书法 王羲之 东晋 《兰亭序》

艺术

绘画 顾恺之 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刻 南北朝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教后反思】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dd0bde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