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 一、三曹与建安诗歌 刘勰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建安诗歌风格,也称为“建安风骨”,“建安风力” (一)曹操 曹操——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也是建安诗风的开创者。 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三国志》裴松之注说他“创造大业,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是以政治家的眼光,军事家的才干,在艰苦创业的戎马生涯之余从事文学创作的。其作品境界阔大,思想深邃,处处充满了英雄的豪气,比较鲜明地体现了“慷慨悲凉的建安诗风。 现存诗20首——乐府诗。一类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薤露行》、《蒿里行》。一类: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汉末实录、真诗史也”,多为传诵 名篇。 《短歌行》 《短歌行》是曹操抒写个人思想感情和政治报负的著名诗作之一。《短》共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抒写了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心情,以及迫切要求招纳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意志。全诗每四句为一章,共八章。 第一章开头四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叹年岁已暮,功业未成。“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比喻手法,感叹人生短促。 第二章“慨当以慷”四句,主要写政治报负未得实现,心情苦闷致极而又无法排解,想借酒浇愁。实际上是继第一章因“对酒当歌”而引起的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心情,在此章里又进一步发出感叹。“慨当以慷”一句,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形容情绪高昂激愤。 第三章也是四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的成句。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原诗写一个女子思慕意中的男子。这里借用来抒写对贤才的思念。“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两句,由于求贤不得,以致忧思难忘,沉吟不断。 第四章“呦呦鹿鸣”四句,也是《诗经》的成句,原是宴会宾客时歌唱的诗,此处借用来抒发诗人愿意热忱接待贤才,要笙簧洒醴地欢迎佳宾。 第五章“明明如月”四句,写贤才之不可多得,犹如月光之不可拾取,而内心忧思之连绵不断,亦如倾泻于大自然的月光一样弥漫于诗人的整个胸怀。最后,只落得“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里以比喻手法进一步抒发诗人思慕贤才之情。对“辍”的解释,取“辍”同“掇”一说。 第六章“越陌度阡”四句,设想故旧前来拜访,久别重逢,情投意合,欢谈畅饮,表示渴望贤才来归。 第七章“月明星稀”四句,以乌鹊栖遑不定比喻三国时代贤才流散各地,择主投奔,无所依托。紧接第六章,进一层抒发渴望线贤才来归的情思。 第八章“山不厌高”四句,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以周公自比,以天下为己任,渴望得到更多的贤才,帮助自己建功立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两句,是从《管子·形势篇》一段话的意思中演化出来的。其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二) 曹丕、曹植 曹丕为操次子,建安二十二年(217)立为太子,二十五年(220)代汉自立,史称魏文帝。诗反映民生疾苦与军旅生活。《杂诗》等,为代表诗风格的是反映男女爱情的作品——笔触细腻,表现了男女间缠绵悱恻的情怀,《燕歌行》第一首:描写空闺怨妇月夜思夫,低回哀婉,音律优美,余韵无穷。王夫子称赞此诗“倾情、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再见山古诗评选》) 曹植“建安之杰”。其一生以操死,丕称帝为界,诗亦然。“生乎乱,长乎军”的才子。十岁左右诵读了诗论,辞赋数十万言,写得一手漂亮文章。19岁作《铜雀台赋》让操大为赞叹。后受丕猜忌,迫害,造成了后半生的命运悲剧。《送应氏》、《白马篇》《杂诗》《美女篇》。 他与同时诗人如王粲、刘桢等创作形成“建安风骨”,树立了诗歌创作精神的典范。其后在左思、鲍照、庾信等人诗中都得到了体现。 《白马篇》曹植 《白马篇》又作《游侠篇》,属《杂曲歌辞,齐瑟行》。无古辞,以首二字名篇。 本篇描写了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忠勇气概,气势恢宏,笔力劲建。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描写英雄形象的珍贵诗篇。 诗的开篇二句以驰马直起,树起一个英雄少年的高大形象,“借问”四句补叙其来历,“宿昔”八句写健儿骑射之精湛,武艺之高强,生动而传神。“边城”六句遥接篇首,点明西北战事之紧急,写英雄策马急驰,直入敌阵,勇不可挡,气势凌人。结尾八句发掘英雄内心世界,把主人公忘我,高尚的心灵世界充分展示出来。一个在战争中英勇无畏,公而忘私的英雄健儿的形象,活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诗人少年志气的奋发和对壮烈事业的神往。 前半部分描写英雄的外在美;飒爽英姿——表现其勇;后半部分赞美他的内心美——转战边陲,为国捐躯——表现其忠。 (三) 蔡琰等 蔡琰:五言《悲愤诗》此期杰作。带有自传性质的长诗。可谓字字是血,声声是泪,是中国文学史中最为震撼人心的优秀篇章之一。 一、 正始之永嘉诗歌 (一)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8),诗歌不限于这几年,包括从正始初年 到魏元帝咸熙二年(265),也就是司马炎代魏自立之前的这段时间。 阮籍,以忧生念乱之情写下《咏怀诗》82首,第一首、三十一首、三十三首……正始 文人苦闷心灵的象征。大量运用比兴手法,寄托其人生实感,思隐而辞丽,呈现出瑰然特异的风貌。唐代陈子昂的《感遇》及李白的《古风》都是师承阮籍《咏怀诗》而作的人生实感的辑录,不过色调较阮作朴素明朗。 嵇康——悲剧人生的代表。代表作《忧愤诗》和《赠秀才入军》18首。 (二)太康是晋武帝的年号,这时期文学创作也相对繁荣,代表诗人是所谓“三张(张 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其中陆机、左思成就较高。晋陆机虽被誉为“太康之英”,但其成就远不能与前三曹、阮及后之陶、谢相比。 其诗值得注意的是开始着意于语词的锤炼及辞句的对仗,还有诗的律化的某些因素。 (二) 永嘉是晋怀帝的年号,是西晋末期,是中国历史上动乱的年代。文学创作另 有特色。反映民族斗争的作品,多带有爱国激情;反映社会动乱的作品,则诗杂仙心,代表作家是刘琨《扶风歌》和郭璞《游仙诗》14首。 二、 南北朝诗歌 (一) 谢灵运和山水诗 进入刘宋时代的谢灵运,着意于山水景色的描绘,他的诗歌,如同清美的山水写生画 册,山水景物是他取用不尽的题材,与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的写作一样,他为山水诗的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原野。 (二) 鲍照和七言诗 继谢灵运之后的鲍照,以其特殊的身世感,发为歌唱,情调激昂,气势雄健,对李白、 杜甫的影响俱致深重。其《登庐山》诸篇,写出的山水奇险状貌,形象完整,为杜甫入蜀记行诸作所取法。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在曹丕的《燕歌行》音响久沉之后,以其惊挺炫人的艺术成就,奠定并开创了七古进一步发展的局面。在七古的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三)谢眺和“永明体” 南齐的谢脁与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他把描叙对象从山水扩展到一般自然景物,并以大量的新变体诗把五言创作推近到律化,为五言律诗的形成起到探路作用。作为这时期诗坛名将的殿军庾信,其成就最高的作品,都是身陷北朝后所作,尤其是《拟咏怀》的27首,辞气深健,意绪苍凉,而其炼句之情,用事之切,都为杜甫所师法。 谢眺是“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他的创作实践,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所谓“永明体”,是在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讲究声韵,对仗工整,文辞华美,篇幅短小整饬。 (四)梁陈诗人和宫体诗 (五)庾信和北朝诗人 庾信生活在梁宫廷,诗风柔弱绮丽,多奉和之作,题材狭窄,思想境界不高。后期诗歌主要表达故国家乡之思,身世遭遇之愤。诗的现实精神很强。如《拟咏怀》第十一首。较有成就的还有王褒。 四、南北朝乐府民歌 此期值得注意的是南北朝乐府民歌。由于长期的南北分裂,南北地域、社会风习的迥殊,产生的民歌出现了特异的气质和风貌。北朝民歌气质刚健,表情爽朗,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较广阔,歌颂代父从军的英雄女性《木兰诗,》可以代表北朝民歌的高度成就。南朝民歌则是一味地抒写男女恋情,其风格与南朝民风的柔弱一致,尽管写的不外是男女的悲欢离合,但写来却千姿百态,抒情真挚缠绵、用意新鲜灵巧,遣词婉转清丽,《西洲曲》是其艺术形式最为成熟的作品。 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发展进程中,还有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重要现象:即五言体诗的形式逐步形成并渐趋完美。建安诗人的吟咏,朴素自然。晋初陆机即在词句上讲求辞句锤炼和对仗工整。以后文人力求形式精美,对仗的讲求成为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而且以陆机起,已开始注意章节的交互变换。后来刘宋初的范晔也谈到字音的宫商清浊。到了萧齐时代,沈约,王融等。经过审辨,明确字音的四声,于是提出须在创作中讲求声律。此后,调理词句的章节,也成了诗人创作的一项艺术准则。作为律师语言的风格,也在诗风的不断变革及文人的努力追新中,逐渐趋于新鲜明净,适合了律诗的要求,为唐初律诗的定型创造了条件。 这一时期的诗人,从创作精神以致到创作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为唐代诗歌的蓬勃发展准备了深广丰富的基础。如果说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珠穆朗玛峰,那么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便是青藏高原,诗没有这个高原,珠峰是无由矗立的。而这个高原上,仍是山峰林立,蔚为奇观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c4497eef8c75fbfc77db2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