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体验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时间:2022-04-12 19:24: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甜味体验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在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经验中,“甜”总是代表美好的事物,情侣之间、亲人之间通常也是用与甜味有关的昵称称呼对方,如宝贝(honey),甜心(sugar)等。往有大量研究探讨了甜味偏好与亲社会人格之间的联系,但是得到了不一致的结果。

本研究基于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和具身认知理论(Embodied Cognition Theory)深入探讨甜味与亲社会之间的关系。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概念实际上是以隐喻的方式建构起来的。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经验中,赋予了各种味觉人格化的含义。味觉体验与人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酸味通常与嫉妒联系在一起,甜味通常与亲社会联系在一起,苦味通常与恶毒、反社会联系在一起,而辣味则通常与愤怒暴躁联系在一起。

概念隐喻理论表达了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所以各种具体的味觉能够与抽象的人格化含义联系到一起;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张人们身体的感觉会影响认知。当体验到某种具体味道的时候,我们的认知便会朝着与隐喻一致的方向“前进”

亲社会行为是指那些能使他人获益的行为,亲社会行为不仅能够促进个体更好的适应社会,还能够对社会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因此,本研究在具身认知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纵向追踪研究、实验室情境操纵研究以及内隐联想测验研究深入探讨甜味体验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潜在的机制。

研究一采用纵向追踪研究的方法,对招募到的被试进行了一个为期14天的


问卷调查。追踪研究调查了被试每天甜食消费量以及自我报告的主观亲社会感知、亲社会人格和积极情绪。

在所有的14天研究中,我们每天定时向被试发放网络问卷,如果被试超过5天没有填写问卷,就剔除该被试的实验数据,最终得到有效数据74份。结果发现,甜食消费量对主观亲社会感知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甜食消费量对亲社会人格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甜食消费量对积极情绪影响不显著。

研究二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法,通过考察甜味食物与具有亲社会性的积极词汇之间联结的紧密程度,检验甜味与亲社会之间的内隐联系。研究招募35名被试(M=21.33,SD=2.146)完成内隐联想测验任务,其中两位被试反应的错误率超过20%,剔除这两位被试的实验数据,最终获得有效被试33名。

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内隐联想测验中被试在甜味食品与不具亲社会性的消极词汇匹配时的平均反应时显著高于甜味食品与具有亲社会性的积极词汇的平均反应时。也就是说被试判断甜味食品与具有亲社会性的积极词汇相联结的反应速度明显快于判断甜味食品与不具亲社会性的消极词汇相联结的反应速度,甜味食物可能与具有亲社会性的积极词汇存在内隐联系。

研究三采用实验室情境操纵法,检验被试体验到甜味与未体验到甜味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招募56名被试(M=19.55,SD=1.48)参与到研究中来,其中男生20,女生36人。

通过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随机将被试分成两组(甜味组VS非甜味组),味组的被试喝下甜溶液,非甜味组的被试喝下白开水。被试喝完甜溶液或者白开水之后,填写亲社会行为问卷。

结果发现,甜味组(M=2.83,SD=1.70)的被试比非甜味组(M=1.38,SD=1.63)


被试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本研究通过三个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甜食与亲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们每天吃甜食的数量与其自我报告出的主观亲社会感知、亲社会人格正相关。

(2)“甜”与亲社会之间存在内隐联系。当甜味食物与亲社会性质的积极词汇匹配在一起的时候,人们的反应时更短,说明人们内隐的将甜与亲社会联系到一起了。

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甜”被赋予了积极的亲社会含义,支持了概念隐喻理论的观点。(3)体验到甜味能够促进人们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相比于没有体验到甜味的人,体验到甜味的人倾向于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身体的感觉影响到认知,这一结果支持了具身认知理论的观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df34b1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