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诗歌的翅膀-谈谈低段诗歌教学中小学生爱国情感启蒙策略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乘着诗歌的翅膀 ——谈谈低段诗歌教学中小学生爱国情感启蒙策略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中华文化传承几千年,诗歌一直被公认为中华文化之经典。学好真经典,做好中国人,秉承“诗礼传家”之精髓,无疑是现今小语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尤其是低段小学生,学习处于萌发状态。小学语文低段教材选取了大量精美的古诗文作为教学内容。这些诗文或必读,或选读,或积累,无论是怎么读,不可避免地向我们召示着一个强大的信息:古诗文学习是一个中国人必须的过程,古诗文中蕴含了古人聪明的智慧、感人的情趣、高尚的情操、优雅的学养、动人的情怀。 如何让这众多的诗歌唤醒沉睡千年的灵魂,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低段学生的心灵埋下爱我中华这一神圣的种子?这是作为一个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就笔者只能算是粗浅的研究来看,低段诗歌教学中小学生爱国情感启蒙应讲究以下一些策略: 一、倾听、感受情感 对于诗歌的初识,大多数人是从听开始的。听着别人滋味绵长的诵读,感觉自己就沉醉其中。那些诗歌中的音容笑貌、欢声笑语、哀惋凄切、失意惆怅、慷慨激昂、山光水色、人性冷暖,无不感染着听者的心。从倾听开始,就需要诵读者走近诗人,打开诗歌的密码,入情入境地投入诗歌中,以情传情,力求做到感染听者。诵读诗歌既要求质量,也要求数量。可以试着在每课伊始之时深情地诵读一首,做到日积月累,逐步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之目的。自然,诵读者开始可由老师担任,再慢慢由家长指导学生担任,最后达到学生自主担任,轮流担任。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读的多,也听的多,用心感受的情感同样也会丰富起来。当这个过程变成一个习惯的时候,爱上诗歌,爱上传统文化,爱上中国文字,爱上中国,相信也就不会是难事。 二、猜谜、探知秘密 古诗歌,距离今天的我们已是遥远,其中有许多未知的秘密等待我们引领学生去一一解开,这些秘密可能藏在一个生字、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朵花、一片叶之中。比如《画》这首诗,教学时可抓住“山”、“水”、“花”、“鸟”这几个字进行猜谜活动展开教学。“山”是一个象形字,从图形到字形,一步步展开猜谜活动。“猜猜这是什么字?”“山是什么颜色的?一年四季又是什么颜色?”“山的颜色一年四季有什么变化?”“什么地方的山一年四季颜色不会变化?”以此展开教学“远看山有色”这一句,把具体的景象通过猜的方式引入学习。接着再引入教学“近听水无声”一句。“人人都说山高水长,山清水秀,在那青山如画的地方,一道清泉如白练一样从高处挂下来,听,你能听到什么声音?”“又是什么地方的水让你在近处无论如何也听不到半点声音?”一步一步猜下来,从山到水,再到花鸟,一幅活脱脱的明艳的画作便展现在读者眼前。 三、诵读、抑扬有度 古诗歌的美,美在音韵铿锵,琅琅上口,美在寄情于景,缠绵动情。引领学生深情诵读,做到抑扬顿挫,是领悟诗歌,爱上诗歌的一条捷径。如《清明》一诗的教学,抓住诗歌中“雨纷纷”、“欲断魂”、“何处有”、“杏花村”几处关键字眼,领悟诗人漂泊他乡,行在路途,遥思家乡却无所依托,甚至连精神家园——酒也没有,那份孤寂,那份愁思,那份苦痛,通过纷纷的雨,欲断的魂,何处有的酒家传达出来,诵读时要读出那份压抑,语调宜低而缓,缓而沉。而从“借问酒家何处有”到“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在烦闷苦痛的压抑之中又看到一抹亮丽的希望——明艳动人的杏花村,不仅让人感觉在色调上为之一亮,同时心中也升腾也无限的希望。诵读的时候,语调宜从低而缓,缓而沉转为发人深省,结为一扬。景语皆情语,情语化景语,诗人那感人的深情,灵动的诗魂,化为一声声顿挫的抑扬,感动从古到今多少颗火热的心。 四、吟咏、有滋有味 古诗歌的美,美在有滋有味。而这滋味,怎一个“吟”字了得?汉字发展从古到今,历经多少变化?从形体到字音,许多已无从考证。单说读音,在今天,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地方又有多少种不同的发音?目 前的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为基础上规范起来的。声调且不说入声与轻声,只说四声归为平仄的情况来看,阴平,阳平这类平声表达的情感舒缓绵长,极尽上扬之姿。而上声和去声这类仄声表达的情感则相对压抑忧伤,吟咏时相对轻而促,促而低。如李白的《静夜思》一诗,先不谈孙绍振先生所谈此诗为李白所作的古风,不谈平和仄。但就戴建荣老师执教的《静夜思》来看,此诗从平仄入手,引领学生领悟诗人的那份千古思乡之情,堪称是大手笔。戴老师把全诗转变为平(─)仄(│)依次是:─ ─ ─ │─,─ │││─。│─│─│,─ ─ ─ │─。按照平扬仄收的要领试读一遍全诗,诗人的思乡之情一下子变得那么明显。接着再引领学生照平扬仄收的语调,画出起伏的情感波浪线——,诗人的思乡之情更是跃然纸上。然后再把这些关键字——“月、霜、望、月、思、乡”在波形图上标示出来——,这样,诗人那份切切的思乡情不仅通过月光,通过波形图,通过老师学生合节拍的手势及头部动作,更通过师生发自内心的吟之咏之,浸润到每一个听者的心灵深处。 五、补白、原滋原味 古诗歌,宜享受原滋原味之美。小学语文低段教材所选古诗作,可能是为了便于低段学生的诵读和记忆,部分古诗作了删减,像《草》一诗,就只有前一半,教学时不仅应教好前一半,其实更应该让学生熟读整首诗,背下整首诗。而有些诗,由于从古到今字音的变化,使得有些字在关键的押韵处却变得不押韵了,读起来让人感觉怪怪的,也十分不顺口。比如《山行》一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这个“斜”古时就读xiá,表示歪歪斜斜,而今天只读xié,就很不顺口。遇到这种情况,建议老师们对学生讲明具体情况,读的时候引领学生读xiá,学生会十分感兴趣,而且也能初步感受汉语的古朴之美,并产生文化认同感。 六、画作、美轮美奂 古诗歌的美,美在诗即是画,画即是诗。诗中有景,诗中有情,诗中有山水,诗中有花鸟,诗中更有诗人的喜怒哀乐。通过对诗作的吟咏,对诗作的内化,可进一步将内心的所感外化为可见的画作,画可简可繁,可素可色。凭着一颗对古诗歌的热爱之心,哪怕是简简单单,也可画出一片美轮美奂。 诗歌,迈着优雅的步伐,走进我们的学习,深蕴厚重的情操,感染我们的生活,扑扇着彩色的翅膀,扑进我们的心灵!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直到现代诗,一首首诗,是那么明丽动人,让我如何不爱你?古老的中国文字,让我如何不爱你?慈爱又活泼的中华母亲,让我如何不爱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064728ac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