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复习资料

时间:2023-04-19 17:28: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什么是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的经典定义—是心理学在促进和保持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确定、诊断与健康、疾病及各种障碍的相关因素,以及分析和改进健康保险制度和健康政策形成的专门教育科学和职业知识的集合。

健康心理学的其他定义—是研究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问题上的心理因素作用规律的科学。着重阐述人的心理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前沿学科。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社会压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体系。它是关于心理因素如何使人们保持健康、使人们生病以及应对疾病的学说。

2.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性研究

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操纵自变量的变化,以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内在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需精确对照和操控变量并可得出因果关系 变量是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 自变量会发生潜在的或预期的变化或影响。

因变量其指标会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

实验组 对照组 控制组 盲法 双盲法 2)非实验性研究--主要关注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研究:是探究两个变量间统计学相关程度和方向的非实验性研究。它不能说明因果关系。

准实验研究:通常用于那些无法操控的变量的研究。 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的历史资料,目的在于探 寻其健康状况的原因。

前瞻性研究:是研究某一时间某个变量的差别是否与一段时间后另一变量的差别有关。

关于健康的小结

1、健康理论的发展经历了: 生物医学模式心身医学行为主义健康观行为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心理学

2、健康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健康受到生物医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共同的影响。各因素之间也相互发生影响。

3、心理因素对健康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4健康心理学学科独立的标志—斯通(Stone)出版第一本《健康心理学 1982年,《健康心理学杂志正式出版; 1983年美国心理学会健康心理学分会的成立,正式提出健康心理学家标准:

5、健康心理学的目标 理解、解释、发展以及验证理论; 理论应用于实践。 6、健康心理学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成为临床健康心理学工作者或职业健康心理学工作者。 7、健康心理学医学理学的一个分支,发展取向是积极健康心理学

8、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性研究、非实验性研究(相关研究、准实验研究、成长研究、单对象研究、基因研究) 9、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社会压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体系。它是关于心理因素如何使人们保持健康、使人们生病以及应对疾病的学说。

1.生活方式病--是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日常生活方式相关的一群疾患总称。

2.认为可以预测健康行为的因素有:a 社会因素:学习、强化、模仿、社会规范等b遗传因


素:酗酒、c情绪因素:焦虑、压力、紧张、恐惧d可觉知的症状:疼痛、呼吸困难、疲劳 3.模型的发展(一)认知模型---主要考察了健康行为的预测因素和预兆因素。该模型来源于主观期望效用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取决于对该行为潜在的代价和效益的合理加权。认知模型把行为看成理性的信息加工的结果,它强调的是个体的认知。

<健康信念模型>

提出者:罗森斯托克和贝克尔 该模型假定行为是一系列核心信念的结果:

a对疾病的易感性(我得癌症的几率很高)b疾病的严重性(癌症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c产生行为所需付出的代价(戒烟会使我烦躁不安)d产生行为后的效益(戒烟能省钱)e为线索,可能是内部的,有可能是外部的f健康动机(我拍吸烟会伤害我的健康)g可觉知的控制感( 我相信我能戒烟)

对信念模型的批评: a它关注有意识的信息加工过程;b它强调个别性;c 不同核心信念之间的关系;d 缺乏情绪因素的作用研究;e其它因素也可预测健康行为:结果预期、自

我效能感等f 把信念看成是静止不动没有变化、发展、加工的余地。

(二)社会认知模型--- 该模型调查了预测行为和行为意图的因素,并考察了人们为什么不

。由认为素构 对情境结果的预期,对结果的预期, 自我效能的预期;动机:行为受动机支配;社会认知:个体是信息的加工者,也对其生活环境表征进行测量。

4.理论:1、理性行为理论:该理论被广泛用于考察行为的预测因素,强调社会认知在主观规范中的核心作用,包括信念以及对这些信念的评价。 2<计划行为理论> 提出者:阿杰恩与同事们

该理论认为,人们的意图决定了他自愿的行为,行为意图是几个信念相联系的产物。

该理论假设:意图是达到目标的行动计划,并且是下面这些信念的结果:对某一行为的态度(对特定行为的评价,对行为结果的信念);主观规范:包括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做出某种行为的压力、个体是否被激励以服从压力。可觉知的行为控制:基于对内外控制因素的考虑,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信念。

5.心理应激: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察知的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时所表现的心身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或是指个体觉察到(通过认知评价)环境变化(应激源)对自身构成威胁或挑战时做出适应和应对(应激反应)的过程。

6.积极性应激:可提高机体的准备状态,有利于机体的运动、战斗和逃避。

7.消极性应激-:易消耗能量储备,增加机体负担,如果长期存在易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应激源--是指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经个体认知评价后能引起心理及或生理反应的刺激或情绪。

8.应激源包括1、生物性应激源2、理化性应激源3、心理性应激源4、社会性应激源 9.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个体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10.社会支持基本类型 a 情感b尊重与支持c实物或用具支持d信息知识支持e网络系统支持

11.社会支持的主要功能:a能让人感觉到尊重、安慰与关心b 具有应激缓冲作用c有益于健康

12、缓冲作用假说:个体面对强大的应激源时,社会支持能保护机体,从而抵抗高应激对身体带来的消极作用。

13. 直接作用假说:无论个体面对怎样的应激、经历过多少次应激,社会支持都有益于健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bf36a6dd3383c4bb4cd2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