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外交政策演变及中日关系问题1

时间:2023-02-26 21:56: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代日本外交政策演变及中日关系问题

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政治格局终结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目前正处在新旧格局复杂交替的过渡时期,即暂时以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为特征的多元化格局形成。从而使欧盟、日本在经济、政治逐渐摆脱对美国的从属地位,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

二战后,日本战败,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然而,在美国帮助日本实施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经济改革,使得日本经济得以发展。战后的日本为美国所占领。日本在依靠美国的援助取得经济重建的同时,就与美国正式结成同盟关系。日本的一切外交活动均由美国占领当局处理。如加入《万国邮政公约》等组织都需要通过美国占领军当局办理。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单独同日本媾和,开始恢复日本的部分外交。日本开始提出与美国结盟,谋求政治大国战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主要就是指在东西关系、南北关系、军备控制等一系列世界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拥有不次于其他大国的发言权。具体地讲:首先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积极发挥影响世界政治的一极,与西欧大国平起平坐,成为西方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领袖”。其次,要在亚太地区起主导作用。第三,使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从发挥地区性作用进而发挥全球性影响。

日本外交政策演变:

一、追随外交。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在此阶段追随美国,其表现为:第一,追随美国执行反华、反共、敌视新中国,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第二,为侵朝美军提供“特需”将日本列岛变成美军的后勤供应基地。第三,在美国的操纵下,进行片面的媾和,并将自己的安全保障“托付”给美国,与美国签订有损主权的《日美安保条约》和《日美行政协定》。日本名义上取得了独立,享有外交权,实际上日本仍处于美军半占领状态。

二、经济外交。日本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提出“东亚经济圈”的构想,改善与发达国家的双边关系;其次,加入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组织

三、多边自主外交。1972年日本政府强调,要根据形势边和日本国家利益,自主决定外交政策,逐步承担起与日本经济大国相称的国际责任。改变向美国“一边倒”的战略,开展“多边自主外交”第一,日苏关系正常化;第二,日美关系平等化,修改《日美安保条约》;第三,中日关系“半官半民”化;第四,和美国中东政策保持距离;

四、争做政治大国外交。

第一,给予国际组织活动提供大额经费,寻求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1985年,日本政府表示要以联合国为中心,维护世界和平。日本一直为联合国维和部队负担10%的费用,支付联合国会费在全部成员国中居第二位。

第二,以强有力的经济、科技市里为后盾,在世界经济交流、合作及经济规则的制定中处于中心地位;在国际经济组织、区域合作组织及相关峰会上发挥导向作用,对国际经济、贸易政策和区域合作进程发挥决定性影响;力图把经济与援助优势转化为政治优势。日本在解决第三世界债务危机中,制订了300亿美元“黑字还流计划”并为解决中东、朝鲜、柬埔寨、波黑等问题提供资助,从1949年起日本就公开表示,争取使自己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第三,以日美同盟为轴心,以适度的军事力量为依托在维护亚太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主动而积极作用;致力推动以日美同盟为主、多边合作为辅的地区战略,寻求在地区格局与秩序中占据有利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第四,以美、日、欧三极体质为基点,以西方共同政治、经济制度和基本价值观为


模本,发挥集体领导和示范作用,推动政治自由化、民主化、经济化、市场化、法制化。

第五,树立国际新形象。首先大力实施对外援助,其次“环境外交”;同时“动漫外交”。

我国外交政策转变:

自从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就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不断走向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相应的制定外交政策,“摸着石头过河”,它每前进一步,显示出外交思想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从建国初的“一边倒”方针,到毛泽东“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再到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 。在新世纪,打开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纪元。

第一、新中国成立至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三条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框架, 基本奠定了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实行“一边倒”是新中国外交迈出的第一步。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国抗美援朝取得胜利;参加了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使中国以大国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

第二、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我国抵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积极支持第三世界人民为争取人民解放,民族独立而斗争,赢得了第三世界人民的信任。从而中国与一批亚、非、拉国家及西欧的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解决了同某些邻国之间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签订了一系列边界条约。

第三、7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第三阶段。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了实质性的发展,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我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从而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四、改革开放、面向未来的中国外交。以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开始实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和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

第五、21世纪中国的外交“君子和而不同及“和谐世界”理念。 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之间曾今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中日关系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中日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日关系发展的基础、环境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日关系也表现出新的特点表现为中日政治关系起伏不定,曲折多变。冷战结束后,双边关系取得重大进展。然而中日关系有时并不顺利。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其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我国及亚洲众多国家的反对连续六次参拜靖国神社,严重干扰中日两国的外交,使的中日产生民间对立情绪;更强化了中日“经热政冷”的局面;加深了中国对于日本加入常务理事国的疑虑。

80年代中期日本首相中曾根首次于战败日公开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参拜”这一问题就这样在战后中日关系中浮出水面。靖国神社是专门祭祀死在战场的军人的神社,他在日本有着独特的地位。据统计,靖国神社里供奉的灵位中有80%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 靖国神社供奉有日本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桥本左内、吉田松阴、坂本龙马 、高杉晋作等人的灵位,同时也供奉了一些不仅在日本历史上,而且在人类历史上也可算作恶贯满盈、臭名昭著的人物。日本首相中曾根随后又率内阁成员进行正式参拜 这种向被侵略的国家和人民示威的行为,极大地刺伤了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的感 情,理所当然地遭到国内外的强烈抨击。慑于国内外的压力,近几年日本首相中止了参拜,1996年当时的首相、同时兼任日本遗族会会长的桥本龙太郎虽又踏入了靖 国神社的大门,但他还是避开了815日这一天,而是在729日生日这天前去参拜 。尽管如此,内阁大臣们的参拜却未见收敛。 2001年开始,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了中日关系的冰点。使两国关系“滑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c3ac2e3169a4517723a3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