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整理 道家学派发展历程与主要思想

时间:2023-05-07 18:09: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派发展历程与主要思想

学说又称为“老庄之学",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思想家,困惑于春秋战国时代政治和社会大变革的现实,转而对宇宙本体与人类社会及人自身进行思考,创立了学派,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术派别之一。

理论尽管由老子所奠定,但其思想源流却应远溯于黄帝。汉代司马谈 《论六家要旨》第一次称老庄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称其为“” 一、春秋老子之学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是学派真正的创始人。著《道德经》(又称《老子》,约5000言。

老子是最早提出“道”这一最高哲学概念的人。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以“道”为天地万物的本原,认为一切由道而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道”是客观自然规律,“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其政治主张是“无为"。其一“无为”即“自然”。老子认为“道”的本性就是以一种不用心、不经意、不强求、自然而然的态度去成就一切,而这种自然性就是“无为” 他说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第七十三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第五十七章)

其二“无为”即“无事”老子认为“无事”则无繁苛之政、无扰攘之事、无兵役之劳,则国家社会就可达到“无为而治”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

老子还提出了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他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

老子学说对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战国庄子之学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学说的主要阐发者。庄子的思想较为复杂,多保留在《庄子》一书中。


政治上,他激烈而深刻地抨击统治阶级,赞同老子的“无为而治”

哲学上,继承了老子关于无有的矛盾辩证观点,创造了“相对论"。他说骐骥骅骝被看作良马,是相对于赶路而言,如果用于捉老鼠,它就不如野猫。表明了他对事物存在相对性的深刻认识,具有辩证法思想。同时,庄子认为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种可变性又会带来认识和真理的相对性。

生活态度上,庄子提出了顺应自然,自由超脱以实现“逍遥游”的人生哲学,即达到个体精神解放的境界。庄子用“无为”来解释这一术语,与老子不同,这里的“无为”是指心灵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这种状态也被称为“无待”,意为没有牵绊、束缚,无所等待。这是一种心与“道”合一的境界。 三、西汉初年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是依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兼"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而成的学说。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大都喜好“黄老之术",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无为”政治,以安定社会、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一度造成了黄老之学盛极一时的局面。学说在政坛上第一次大放异彩,成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官方学术与指导哲学 四、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清谈渐盛,老庄思想和儒学相融合的玄学思潮,是思想的又一次勃兴。玄学家们以《老子》《庄子》《易经》为三玄,据之以著书立说。作为一门学问,简言之是处理自然和名教的关系。所谓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儒家纲常礼法和自然无为的关系,二者是相对的、矛盾的,因而如何协调儒道使之能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成了玄学家们的执着追求。

玄学代表人物早期是何晏、王弼,中期是嵇康和阮籍,后期是王衍。尤其以阮籍和嵇康等人组成的"竹林七贤"最为有名。他们为了逃避现实,崇尚空谈,追求虚无与玄远,用老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给两汉以来保守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色彩。到东晋,玄学成为兼容儒道释各家思想的庞杂体系。

隋唐以后,一方面作为一个学术流派,从此再没有掀起过独立的强大的社会思潮,学说发展到后期,借助得以兴盛与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d93bbf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