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纯黑色的C小调,抗争、奋斗; #C:奶白的升C大调,阳光、纯洁; #c:深褐的升c小调,痛苦、呻吟、 D:纯绿色的D大调,质朴、自然、天然; d:墨绿的的D小调,思想深刻、沉思; bE:淡黄的降e大调,光明、明亮; be:明黄的降e小调,充满灵感,思维活跃; E:纯黄色的E大调,灿烂、光辉的调; e:深蓝色的e小调,忧郁、悲伤的调; F:淡红色的F大调,暖和的调; f:深红色的f小调,悲愁哀伤、悲愁; #F:鲜红的升F大调,明朗,有魅力; #f:暗红的升f小调,寂寞、伤感; G:大红色的G大调,非常温暖; g:海蓝色的g小调,怀念,思念、伤感; bA:明黄的降A大调,坚定有力,有气势 #g:淡蓝的升g小调,轻松、欢快、优美 A:金黄色的A大调,宏伟、辉煌;a:纯蓝色的a小调,惆怅、忧伤; bB:淡粉的降B大调,活泼、轻盈; bb:棕黄的降b小调,庄严、虔诚、忏悔; B:银白色的B大调,高雅;明丽;b:暗灰色的b小调,悲怆,断肠、冷峻; 关于音乐调性的色彩 最早提出音色与色彩联系在一起的是德国人基歇尔,他曾提出:音乐是光线的模仿,二者是可以互为表达的。这一理论由法国人卡斯特尔所实践,于1720 年出版了《音乐与色彩》一书。后来又设计了一种“视觉哈普西科德”,将音按光谱的位置排列起来,一个键连接一种颜色,按不同的颜色的键来演奏乐谱,光线就从透明色彩带传出。 1881年,美国人毕晓普还设计过一种能演奏音乐的色彩风琴,能同时发出声和光。俄国作曲家斯克里亚宾也曾是色彩音乐的热心倡导者,他在作曲时喜欢在屋内安上各种彩色灯泡,演奏不同的音调就自动启亮不同的彩灯。他在他写的交响诗《普罗米修斯》(又名《火之诗》)总谱上就写有一行色彩谱,详细标明用何种颜色与音乐配合进行,应用“色彩风琴”演奏时能同时在银幕上呈现出各种与音乐相联系的色彩。为此,交响诗《普罗米修斯》成为色彩音乐的名作。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的。从物理角度上看,音色与颜色之间存在着自然的联系,它们都是一种波动,只是它们的性质和频率范围不同而已。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人发现,音高在一个八度内的七个音,其声波频率的比例同相应的光波频率之间七种色彩的比例大致相符。科学家牛顿就验证: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相当于八度以内的C、D、E、F、G、A、bB七个音。更有意思的是1929 年俄国作曲家萨巴涅夫调得C、D、E、F、B 五个音相当于灰、黄、青、红、绿五种颜色。 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斯克里亚宾等人,他们对每个调性都有一张调性色彩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调性色彩表定为:C 大调为白色,G 大调为棕黄色,D 大调为金黄色,A大调为鲜艳的玫瑰色,E 大调为蓝宝石般的青玉色,B 大调为铁灰色,#F 大调为灰绿色等;斯克里亚宾对调性颜色的见解却是随着升种调号的增多,色彩感由红向紫按光谱顺序移动:C大调为红色,一个升号的G 大调为橙、玫瑰色,D 大调呈现出灿烂的黄色,A 大调为绿色,E 大调为浅蓝,B 大调为铁灰,#F 大调为湛蓝色等等。 作曲家还常用特定的色彩来表现人们的情感。在英国作曲家勃里斯的《彩色交响曲》中,第一乐章是《紫色》,代表紫水晶,象征高贵、死亡;第二乐章《红色》,代表红宝石,象征勇敢、欢乐;第三乐章《蓝色》,代表蓝宝石,象征华贵、忧伤;第四乐章《绿色》,代表绿刚玉,象征着青春的希望。法国作曲家梅西安也曾告诫听众:“要理解我的音乐中的音色、和声及声音的组合,你就必须热爱色彩,必须对色彩敏感⋯⋯懂得声音与色彩之间的联系。”有人还把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与色彩联系起来:说莫扎特的音乐是蓝色的;肖邦的音乐是绿色的;贝多芬的音色为黑色;瓦格纳的音乐闪烁着不同的色彩等等。 色彩也在点缀着不同的乐器。在1876 年,波萨科特就曾把黑色比拟为弦乐,把铜管乐器与鼓类比拟为红色,把木管乐器比作蓝色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音乐已开创了用电子技术模仿乐器音色和探寻新的音色的先列,自动化电鸣演奏通过电脑、电子合成器的创制又提供了获得新的音响材料的可能性,从而形成多种音色。在美妙的音响世界,将使人更加目不暇接,音色也将随波逐流,荡漾于澎湃起伏的光波与声波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f2ffbb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