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第一节 社会运行的条件 第二节 社会运行的机制 第一节 社会运行的条件 对社会运行条件的探讨并非从我们开始。我国自古以来对此有过不少素朴的认识。例如,我国古代讲的“治世”或“太平盛世”,总要具备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君明臣忠、民心安定、顺天应时等等条件。在社会学作为学科诞生以来,这个问题也受到不少社会学家的重视。从所见的社会学文献看,他们主要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和社会条件三种角度对此做了这样那样的探讨。 对当前中国社会来说,要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应该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呢? 关于这些条件,我们在国家“七五”重点课题的总结性成果《社会运行导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探索》一书中,做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阐述,这里只做简略的介绍。(一)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二)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三)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四)此外,还有政治条件、文化与心理条件、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和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应。 第二节 社会运行的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也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一般地说,可将社会运行机制做如下分类:第一,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罗斯(E·A·Ross)曾根据社会秩序的形成过程,将社会秩序分为自然秩序和人工秩序;第二,按社会运行机制的作用领域,可将其分为经济机制、政治机制、文化机制、心理机制等等;第三,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曾将各种“可观察后果”区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类似地,我们也可按社会运行机制的表现形态,将其分为显机制和隐机制;第四,按社会运行机制的层次,可将其分为一级社会运行机制、二级社会运行机制、三级社会运行机制、四级社会运行机制,等等。 社会运行机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我们将其分为动力、整合、激励、控制、保障等五个二级机制,并非将这一有机系统机械地割裂开来,而是出于深入剖析社会运行机制的需要。实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f4717eaaeaad1f346933f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