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海闻见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画报》 2016年第12期 文| 罗鹏 图| 十相 2016 年11 月16 日,“漂海闻见·15 世纪朝鲜儒士崔溥眼中的江南”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以15 世纪朝鲜儒士崔溥撰写的《漂海录》为线索,展出中韩两国26 家博物馆的超过300 件馆藏文物,探寻崔溥在中国江南的游历足迹,呈现15 世纪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史。 明清时期朝鲜人记录中国的各种游记文集多达600 余部。在这么丰富的访华著述中,有一部很特别的作品——《漂海录》,它并非作者朝贡入华的出使日记,而是朝鲜文臣崔溥(1454—1504)遇海难漂流到台州,后一路沿京杭运河回到朝鲜后成文的个人游记,也恰是这部不那么官方的访华游记,于500 多年间从星辰般繁复的中外交流文献中脱颖而出,以其丰富翔实的史料,被北京大学葛振家教授誉为“世界三大中国游记”之一。 旧时江山,景物殊异,我们以《漂海录》中的文字为线索,踏上当年崔溥忧苦好奇的旅程,在导航与省地专家的导引下,实地踏勘,实景拍摄,从酷热的6 月到微冷的11 月,20 余次穿行在东南海隅与浙东运河的古道上,用镜头捕捉历史的印迹,在故国的古道上感受崔溥的心路,以崔溥的所见还原一个明代的江南! 崔溥与《漂海录》 明弘治元年(1488 年)闰正月初三,朝鲜文臣崔溥,在济州岛担任推刷敬差官时,因父丧而匆忙乘船踏上回全罗道罗州的归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一行43 人在出行的当天就遇上了风暴,他们随风逐浪苦挨13 个昼夜,漂流万里,终于在浙江台州府临海县牛头外洋(今属三门)附近海岸登陆。这是一部既绝望又奇迹般生还的“灾难片”,堪称海难史上的奇迹!崔溥登陆时,“浮海日多,饥渴困惫之极,危命仅一线耳”,“皮肤尽换、足爪脱落”。三门村民见危一路接力相救,“将米浆、茶、酒以馈,遍及军人,任其所饮”。现台州市三门县牛头山旅游度假区这一片海域的山势与《漂海录》描写较相符,是崔溥的登陆点。 经过各种苦难,从被误认为倭寇的危机中解脱后,崔溥一行被递送到卫所,移送到杭州,经行大运河到达北京,觐见了皇帝明孝宗,后被一路护送着经过辽东终于回到朝鲜。崔溥回国后受朝鲜国王之命将自己的遭际见闻以日记体形式写成了报告。这部《漂海录》绝不仅是漂流日记,其重点更在上岸之后在中国境内的见闻录。此种见闻与著述在当时不仅朝鲜等周边国人所未见,其详尽与丰富即使中国也难见到,故而名动朝鲜朝野,被视为内府秘藏。《漂海录》曾被译成日、英、韩等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多国。北京大学葛振家教授曾评论:“立身行事无不依从儒家思想的崔溥,对中国历史文化不仅饱学而且精通,这是马可·波罗等人所难望其项背的。《漂海录》征引经籍典章,莫说《论语》《孟子》《周易》《孝经》,乃至中国地理古籍《夏书·禹贡》,也十分通晓。”《漂海录》述及许多不被史载的中国社会真实情况,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这样的书不但能帮助外国研究中国的学者了解中国,也能帮助中国人了解自己的过去。” 当我们再次沿着崔溥的足迹追寻那个时代他眼中的明代风物,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有意无意之间,他的记叙包括了东北亚海路、浙东运河、京杭大运河、长城等诸多中华象征,这些在今天都已是举世皆知,并被冠以伟大、古老、辉煌与雄伟的世界遗产。以今天的视野重新定义崔溥的行迹与著作,他可被赞誉为“元明以来经行并记录东北亚海上丝路与运河全程的第一个朝鲜人”。 步步惊心的倭寇嫌案 上岸初期对崔溥一行来说,是一段艰苦的旅程。 闰正月十七日这天阴雨不断,崔溥一行在海疆卫所桃渚所下属的狮子寨管辖海隅上岸到达了有人烟之处,得以躲过被充作倭寇而剿灭的灾难。这一路虽受到了地方乡民的酒食救济,但又被深深怀疑而星夜递送,苦不堪言。崔溥一行于十九日到达桃渚所,与军兵与耆老进行了充分的互相了解,并详细记录了桃渚所的山川、地理、建构与防御措施。桃渚初为洪武年间汤和所筑59 个海疆卫所之一,是浙江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卫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崔溥在此第一次见到了较像样的军事与人居城镇,以赞赏的文字进行了描写。 自桃渚所之后,崔溥终于以朝鲜官员的身份被官方接纳并受到了礼遇,成为进京觐见皇帝的朝鲜客人,开始了一次中土旅行。 二十五日夕到达宁海县的越溪巡检司,“城在山巅,列立海傍”。越溪巡检司在现宁海县越溪镇,遗址尚存并有碑,遗址下有越溪小学,小学操场东墙边有崔溥事迹纪念碑,但周围地理环境已经变化,海边已远不可见。 经过宁海县以及一系列的铺、驿、桥和山川等,崔溥一行于二十八日到达奉化县的连山驿。我们在当地文保所副所长的带领下进行踏勘,看到了奉化县仍存的古代驿道、铺,以及保存完好的廊桥——广济桥。 桨声蒿影,吟咏浙东运河的风光二十九日到达宁波府。宁波府城比较繁华,记录也颇多,书中记载且现在仍能看到的主要是尚书桥与月湖。今尚书桥路面为柏油路,桥两边为月湖,崔溥书中误以为是江面。桥边的先贤祠纪念的正是崔溥一路赞叹的贺知章,可惜他不知道,否则必然大添笔墨感慨。 崔溥二月初一日经过慈溪,很无奈的又是下雨天。慈城镇是当时的慈溪县治所在,古迹众多,被认为是浙江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镇。慈城孔庙现为浙东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孔庙,青砖红墙,十分古朴幽静,是千年古县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缩影。崔溥并没有专门记载孔庙,但孔庙确是比较有特点的浙东古迹,也符合崔溥的儒学情怀,因此我们拍摄了孔庙正面及街道。 绍兴是越国故地,崔溥等人在此地再次受到督抚机构的质询。崔溥在详尽地抄录了关于朝鲜国情与一行人难情之余,仍以精练的文字铺排了船行绍兴所见的水乡风貌。入城时所见:“撑鉴水而上,水自镜湖一派来绕城中……光相桥等五大桥……”今天,我们依然能在古运河上看到望不见尽头的石板纤道,这是浙东运河最有代表的特色遗存。若从太平桥回望,当年的绍兴人或曾瞥见穿桥而过的官船上有一位着朝鲜孝服的中年士人也正好奇地望着这奇特的连廊石桥。 崔溥顺着萧绍运河的纤道到了萧山西兴驿,后乘船经由钱塘江,看到了传说中的华信海塘,远远望见了六和塔,入城时看到重城叠门的杭州城南门,再入城一路经过多处殿宇、宫坊,直至武林驿馆。全书最有感情与浪漫文风的笔墨都用在了抒写杭州的人文胜景与西湖古迹上,他列举了从春秋到南宋关于帝王文人的传说与名胜,虽说全为听闻虚写,却像历历在目:“杭即东南一都会,接屋成廊,连衽成帷,市积金银,人拥锦绣,蛮樯海舶,栉立街衢,酒帘歌楼,咫尺相望,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春之景,真所谓别作天地也!”笔端流露出一位海东文人对中华江南文化、风物的无限情思! 走过大明帝国 从浙江临海县牛头外洋到杭州府的武林驿馆,驿路1600 余里,这段是崔溥一行进入大明的初始路途,也是最为艰苦危难的一段。崔溥记载了自然山形、军事卫所、驿道铺地,也因此加深了对明帝国海防和地方军政制度的体认。 经历了山海连绵河道纵横的浙东苦旅,在杭州停留了7 天,崔溥主从一众再度上路。从杭州到北京的大运河,是驿路的首选,因为旅途最平稳舒适。至此之后,崔溥一行基本上被以国宾相待。崔溥终于能够有闲暇和闲情,以士大夫的身份与途中遇到的官员士子吟诗、把酒、赏月。大概正是因为这种从容的旅程与随之而生的坦然心态,崔溥与他的助手能有心有力对自己的旅行做出及时的回忆和记述,留给后世一份详细准确的记录。历经种种,崔溥一行终于渡过鸭绿江进入义州城回到了母国,43 人,完整归朝。500多年前,在这么严酷的行程下,没有一个人丢失,没有一个人伤残,更没有一个人死亡,可谓人类史上的奇迹!作为领导者的崔溥功莫大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f5cf02152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