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读后感1500字 1989年,印度裔的年轻学生文卡特斯进入芝加哥大学开始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并师从贫困问题研究专家从事城市贫民窟的社会调查项目。背着书包、拿着问卷,他走进了芝加哥最为著名的“城中城”贫民窟——罗伯特泰勒计划区。文卡斯特深入城中城,亲自体验街头生活,打入黑帮内部,曾冒着生命危险,周旋在由黑帮老大、打手、毒贩、军火贩子、牧师、警察、社工以及各色人等交织而成的地下社会交际网络之中,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写就了这本书。书中的多数人物姓名与身份都做了匿名化处理,但其中所有的人物、地址与机构都真实存在,绝非虚构。 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 读后感 一个是名校教授,一个是黑社会老大,看似没有联系的人,却有着深重的友谊。 我不禁在想一个问题,生活是不是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光明与黑暗? 光明还是黑暗都是被人们赋予了意义,并加以强烈的区分呢?素德经历了一切,完成研究,有更好的生活前景,他的经历成为他事业的敲门砖,他逐渐走上了主流的社会。 而计划区里面的男男女女,经历了一切后,生活还是无穷无尽的过下去,他们的经历只带给他们更深的绝望。也许这就是这种差别,从你出生的那刻,阶层已经决定了。当我步行在洛杉矶市中心心街头,隔着一座破破烂烂的天桥,看着对面一座座摩天金融大厦,迎面走来一个衣服相对整洁,但是明显是流浪汉的男人,老公把本来并行在一起的我拽到了他身后,明显能感受到老公的警惕心,还有他更加抓紧我的手。随后,老公便希望我们能够回到车上,而不是步行。 (因为在洛杉矶,我们几乎不会步行在路上。)开着车兜风的时候,感觉到他松了一口气。开出金融大厦几条街道后,来到了南面,几条街道都是搭着丑陋的帐篷,歪歪斜斜的,街道的垃圾随地可见,邋邋遢遢。明显这里就是流浪者的聚集地,大部分是黑人。 这里至少居住了上百个流浪汉,眼之所及,看到的帐篷不少于40个。 他们在街区相互开着玩笑;有的在帐篷内坐着,偶尔探出头;有的成双的坐在路边;也有的在排队等候着别人派赠的食物。车上老公一直紧绷着眉头,而我想拿起手机偷拍时,老公告诫我小心点,别惹怒别人了,他们会砸玻璃窗。等候红灯时,有个脑袋不太正常的女人在向车子行乞,老公准备了几个硬币怕她纠缠不清。 随后还没等她走过来,绿灯亮了,我们就马上加油离开了。素德描写的世界,在美国底层确实如此,它们那么真实的存在着。就在洛杉矶的市中心,一路之隔,是金融中心,上班的都是金融精英,路的南面却都是让人避之不及的流浪汉。这种是荒诞离奇的景象,让我很受触动。 一方面是我们享受政府的保护和帮助,我们可以自由的学习,工作,生活。但另一方面,可能看似最基本人权的资源,不是每个人都能自由得到的!我有个认识的朋友,出生于古巴,20年前父母难民身份来到美国,他跟我说“最大的理想就是买辆自己的车子”。那时我在想,在美国,买车子不就是最容易的事情吗,首付3000(2万人民币)月月供几百就好了。如果二手车,还更加便宜呢。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定义都是不一样的。在这里,各色各样的人种都是在努力打拼。我们都是在泥土里滚爬的人,但是只有最尖端和最幸运的人,才能脱离自身的阶层属性。看似是讲究平等自由的世界,其实无处是公平的。只有一样是公平的,那就是每个人都会死。无处可逃的命运,无处可逃的生活,我们只能像里面的部分小人物那样,紧紧的抓着自己珍视的,用生命去捍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6aff99ab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