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影评

时间:2022-03-31 00:08: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可可西里》影评



《可可西里》是一部很难定义的电影,全片是一种纪录片式的现实主义风格,可以说是一部纪实化的

影片,却又不缺少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强烈的戏剧冲突,导演陆川带着身体力行的诚意,深入青藏高原杳无人烟的腹地,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部值得人类思考的电影。

就题材本身而言,《可可西里》是一个很新颖的选材,放观当前中国影坛,无人可及。青藏高原独特而壮美的自然景观保证了影片优美的画面。而且,保护藏羚羊的题材,使影片可以站在一个居高临下的地位上进行教育和批判。巡山队和盗猎分子的势不两立和激烈交火,是商业电影梦寐以求的戏剧冲突。这些对于一般的导演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以把电影拍的很好看。但是陆川却摒弃了商业化的元素,旨在以真实的力量感动观众,也摒弃了一些文艺片纪录片过多隐喻,晦涩的缺点,它立意深刻又充满诚意,但是不能否认的,也有些不可避免的缺陷。

这是一个关于可可西里民间自发的巡山队和偷猎者的真实故事,命运把他们双方卷入到环环相扣的暴力、血腥、博弈之中,但是没有女主角——陆川不需要这个噱头。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充满男子汉情怀的影片,刚毅,果断,义无反顾。尽管命运不可抗拒,但没有一个情节是可以预料的,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可可西里》基本上都以这种干脆利索的时间节奏在叙事。影片的简洁洗练的风格,是其最大的特色,纪实性的风格是最有力度的,对《可可西里》而言,也是最能反映青藏高原的真实面貌的。但纪实风格并没有进行到底,在很多地方都看的出来打了折扣,比如对于整片藏羚羊尸骸的渲染,在某些方面影响了影片的客观性,容易陷入做作的境地。

从景别上来看,这部影片的景别远则大远景大全景,近则中近景,很少使用能细致刻画局部动作来准确表意的特写镜头。陆川并没有做出强烈的动作来邀请观众进入它的情节,而只是把观众带入一种境遇。这种景别处理强化了影像的观感,在影像上表明了影片的叙事态度;从色彩和影调上来看,本片的色彩大多是冷色调青灰色,画面只有几个场景例如在不冻泉保护站用了饱和色,而且不回避大量的高反差镜头和大量夜景。这种色彩处理使影调和色调在总体上保持一致,区别于张艺谋式的浓墨重彩,这些处理方法的运用非常符合可可西里的荒原氛围,同时在色彩的表意功能上用影调表意取代了色别表意,在感觉上是更加真实;声音方面除了表明可可西里荒原环境感的藏歌以外,其它画外音乐总共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影片开始时那张群体像,第二次出现在巡山第九天,音乐并没有过多的表达情感。影片中的旁白作为画外音展现了整个影片记录现实的风格,而在保护站外众巡山队员载歌载舞的歌唱声则是真实体现藏人的风貌;在镜头拍摄方面,影片运用了很多长镜头,注重展现客观世界的自然流程和情绪氛围,具有视听感知的参与性,在刘栋被流沙吞没的那一段,长镜头连续的记录了事态的发展,细致刻画流沙将一个人吞没的完整过程,使观众身临其境,非常具有感染力;在重点人物刻画方面,影片并没有过多的挖掘巡山队员的内心世界,也没有过多的运用语言来表达队员们的个性特征,多是通过眼神动作来表达,巡山队员们是以一种群体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影片中,个体的行为特点是模糊的,可是我们却从影片中看到了每个巡山队员的崇高和伟大。

《可可西里》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更多是震撼,除了高原上粗粝和野性的美震撼着大家,“突兀”也给大家带来了另一种美感,“突兀”感既存在情节之中,也存在于电影结构之中。特别是电影中杀死日泰的最后一枪,那么的突兀,展现出了一番复杂的情感,善与恶在可可西里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难解难分,以传统的正邪对立火拼的方式来表达是无力,正是这种突兀使大家在影片结束后多了一些思考。



200913020118 09国贸传媒

杨梦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74242358fb770bf78a5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