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古文中的意思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用,使用;做;认为;只是;表示因果关系;表目的关系;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等。 文言文以的意思 ①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③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④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⑤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⑧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⑨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⑩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⑾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⑿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⒀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 ⒁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⒂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⒃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⒄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 ⒅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以的基本字义 1、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2、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3、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经。 10、太,甚:不以急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8c3021ac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