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1.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其本身对所传播的信息没有筛选的功能,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文化的接受者,应该对当前网络传播下的信息有一个良性的判断,同时在这种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在拓宽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道德观和行事准则,这种影响无疑是双向两个方面的。 1.1积极影响 (1)促进大学生道德观念从封闭向开放发展 大学相当于半个社会,在当前大学学习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社会因素介入使得大学生们对提前融入社会有着前瞻性的准备。互联网作为全方面推广型的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相应实时专业知识、就业方向等信息,同时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界限,随时随地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信息知识打破了过去信息闭锁,地域差异大的壁垒,促进大学生道德观念有利延展。在学校教育方面,互联网更是打破过去盲信盲从的模式,学生能够通过资料的查询对于知识传授有清晰的个人判断,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一所大学的教育而是能够吸收当前最先进的教学教育理念。 (2)大学生道德观念的中西融合 早在民国时期,中国留洋风气大盛,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远渡重洋到西方学习先进的西方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经验,这些人对于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要的作用,也对中西文化思想的融合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的作用。在当前互联网大背景下,大学生们不用远渡重洋,互联网打破了国家、语言的界限,能够让大学生随时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的洗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西两种道德观念可以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互联网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中西融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平台。 1.2消极影响 当下大学生个人主义盛行,社会责任感差。互联网作为一个没有明确政府、组织和个人的开放式网络结构,没个人只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网络个体,人的个人权益和自主性都被无限的放大,尤其当下大学生都抱着“天之骄子”的态度,个人主义强烈,同时在我国互联网管理机制松散的基础下,每个人的道德行为规范并没有受到严格法律意义上的约束,个别大学生甚至认为只要在不暴漏真实个人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在网上说什么话,任何行为都不用承担责任,不应该受到管制这种社会责任感的弱化让大学生的道理观念极度偏转,逐步脱离社会控制走向犯罪边缘。 2.心理健康的影响 2.1积极影响 大学生生道德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当前社会无论是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形态都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应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互联网的普及和推广拓宽了大学生接受信息的宽度,大量实时政治经济等社会热点问题和评价都对当前大学生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有着冲击性的影响。 2.2消极影响 负面信息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损害互联网作为信息的传播途径并不信息的甄别,因此各种负面信息接踵而至,无时无刻冲击着当前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从打开网页网站的过程中,会弹出或者直接嵌入大量的涉嫌赌博、游戏、色情的信息,这些网络垃圾对于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着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前大学生仍然在心里不成熟和猎奇心理严重的年龄阶段,负面信息的介入很容易让大学生对于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产生质疑,久而久之容易形成犯罪。 网络成瘾似乎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大学阶段尤其应该引起注意。在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成熟阶段,大学又是一种相对宽松的开放性教学模式,留给学生们的自主时间和空间都非常充裕。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男生使用互联网2小时以上并且都用在玩游戏上,游戏成瘾不能自拔,不但影响正常休息和日常饮食甚至耽误正常的学习时间,离开游戏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久而久之导致人格抑郁。同时在大学中,大部分女生把互联网当成纯粹的社交工具和购物手段,网上购物成瘾,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有失理性,长此以往对于金钱的渴求会让部分学生走上歧途,对身心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3.信息知识获取和社交影响 3.1积极影响 校园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无论是无线网络的公共区域普及还是图书馆知识信息免费化甚至学生个人信息、课程信息、专业信息的查询都标志着互联网在大学校园有极高的普及度。多数大学已经开设了网上选修课程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d1f77f85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