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全文及译文注释-战国策全文及译文

时间:2023-10-07 19:54: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战国策全文及译文注释-战国策全文及译文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中国历史上的“春秋”之称,是从当时鲁国编年史《春秋》一书而得名的。“战国”一词,虽然在战国时代已有,但只是用来指称当时的七大强国。不过汉人也有称战国的,如刘向。又因为《战国策》经过西汉刘向的整理命名之后,“战国”作为继春秋之后一个时代的名称,遂为后代学者所共认。《战国策》在未经整理校定之前,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整理校定之前,《战国策》卷帙颇为混乱,文字错讹甚多。西汉刘向就中秘所藏之书,以国分别,以时相次,去其重复,校成定本,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合为三十三篇,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史书,但却不是一部信史。它虽是分国记事,但不像《左传》那样按照编年的次序记载历史,与其说它是一部国别史,毋宁说它是一部记录战国时代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的汇编。不过,尽管《战国策》非信史,这部奇书却为我们描绘出战国时代纵横捭阖的时代风貌与瑰丽恣肆的人文精神。

其次是赤裸裸地宣扬重利轻义的价值观与鄙视传统的行为准则。战国时期的纵横策士,并非有始终如一的政治主张,当然更谈不上信仰。纵横之术,不过是他们猎取富贵功名的工具。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虽使出浑身解数而惠王不用。在秦国碰了一鼻子灰,苏秦回到家里又受到家里人的冷落,此时他说的一句话,颇能揭示当时的心态:“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秦策—》)“求取卿相之尊”,就是他的精神支柱,也是他顽强进取的力量。苏秦感叹:“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势位富贵”是他的最高理想。同样的像张仪,尽管不断受挫,但“舌在足矣”,支持


他的也是要猎取“势位富贵”。纵横策士以追求富贵作为自己的理想,以有利可图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公开打出“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的旗帜。吕不韦以商人贾利的算计立秦异人,秦宣太后甚至以“髀加妾之身”“少有利焉”这样粗俗的比喻,决定是否出兵救韩。这与儒家的“君子不言利”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

再者,《战国策》大量的展示了纵横策士们铺张扬厉的游说之词,所谓“其辞敷张而扬厉,变其本而加恢奇焉”(清人章学诚语),其词或披肝沥胆、剖露心迹,或激扬磊落、感人肺腑,或侈陈厉害、危言耸听,“沉而快,雄而隽”,气势充沛,如江河直下;文笔流丽酣畅,美妙动人,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策士们还好以寓言说事,所以《战国策》多寓言故事,所谓“利口者以寓言为主”(《史通·言语》),这与诸子文章一样,也是游说的需要。读策士们的说辞,好像是专以口舌辞说取得成功。其实,他们都是通晓各国政治历史,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虽然主张不同,但是只要迎合君王的需要,他们是足以充当“智库”的。这就是在七雄纷争的时代,纵横捭阖的政治斗争的需要和机遇,造就了他们的成功。

战国的时代精神,还体现在另两种人身上。一个是当时眼光敏锐的君王,一个是出身草根的行侠之士。在七国争雄的背景下,君王们需要“智库”,寻找“智库”,纳士是明智之举。前面说的齐宣王、秦昭王、燕昭王,迎合了时代的要求。战国又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表面上看是一次军事,本质上也是一场重大的政治,是一场移风易俗的大变革。赵武灵王的目的非常清楚,就是为了富国强兵、抵御外国外族的入侵。虽然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但他用“时移则势易”的辩证观点,批判了那些因循守旧的保守派,向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行侠之士的代表有荆轲、聂政、豫让。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见义勇为,不畏强暴,重然诺,轻死生,敢于为反抗强暴而赴汤蹈火、壮烈牺牲。荆轲是一位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fc70a20b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