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高考生物考点扫描专题34 细胞生活的环境(解析版)

时间:2022-08-01 10:00:0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34细胞生活的环境



1.输液时常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剂来输送药物,主要原因是 ( ) A.为患者补充水分 C.保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 【答案】D

【解析】人体细胞生存的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当于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故输液时常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剂来输送药物,主要原因是维持内环境中的渗透压,D正确,故选D 2.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Na+浓度 【答案】B 【解析】

A.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Na+浓度比组织液低,A错误;

B. 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渗透压与组织液接近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形态,B正确; C.人体组织液细胞的细胞内液K+浓度比组织液高,C错误; D. 人体组织液细胞的细胞内液氧气浓度比组织液低,D错误; 3.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C 【解析】

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不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 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渗透压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B错误;

C、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 D、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错误。

4.下图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糖尿病

B.渗透压

CK+浓度

DO2 浓度

B.为患者补充无机盐 D.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

1 / 17






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 C.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D 【解析】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正确;

B、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蛋白减少,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降低,B正确;

C、血浆中盐浓度过高,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减少排尿量,使渗透压下降,C正确;

D、丙酮酸的分解在线粒体中,没有在内环境,D错误。

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出汗丢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仍能维持近中性 D.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D 【解析】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Cl,大量出汗丢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正确;

B、细胞会消耗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也会将分泌物和代谢物释放到内环境中,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正确;

C、正常人剧烈运动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经过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血浆的pH仍能维持近中性,C正确:

2 / 17




D、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错误。 6.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③水盐平衡的调节只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

④人体从炎热环境到达寒冷环境后,身体散热量比产热量少

⑤抗体、抗生素和溶菌酶等人体免疫系统分泌的物质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⑥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起到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和消化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A.一项 【答案】A

【解析】①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液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②错误;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所以调节方式是神经-激素调节,③错误;④人体从炎热环境到达寒冷环境后,身体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体温维持平衡,④错误;⑤抗体和溶菌酶等人体免疫系统分泌的物质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抗生素不是免疫系统分泌的物质,⑤错误;⑥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最终抗原抗体复合物由吞噬细胞消化处理,⑥正确。

7.如图为生物学中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A.若I为人体内环境,并且有

的关系,则是血浆

B.若I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并且由构成营养结构,则IV是分解者 C.若I为构成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并且人人生来就有,则IV是特异性免疫 D.若I为可遗传变异,IV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理论依据,则IV是基因重组 【答案】D

3 / 17




【解析】高等动物的内环境主要有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三者之间的成分相互联系如图所示:

所以若I为内环境,并且有的关系,则是组织液,是血浆,是淋巴,A正确;生态系统的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前两者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构成营养结构,则是分解者,B正确;人体有三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所有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理论依据是基因突变,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8.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 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肝细胞 【答案】D 【解析】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A正确;

B、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要穿过一层膜,两层磷脂分子,B正确;

C、血浆中NaHCO3与乙中产生的乳酸反应,使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C正确;

DCO2通过自由扩散方式由肝细胞乙,因此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乙,D错误。

9.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③⑤ 【答案】D

B.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 / 17




【解析】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毛细管壁破损,血浆蛋白渗出形成组织液,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作为能源物质用于氧化分解,血浆蛋白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出形成组织液,淋巴管受阻,导致淋巴无法回流血浆,使组织液增多,花粉过敏会使血浆蛋白渗出到组织液中,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出形成组织液,D正确。

10.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答案】B 【解析】

A、内环境与呼吸系统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胞血管壁,A正确; B内的葡萄糖通过①消化吸收只能进入血浆,B错误; C、②表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 D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D正确。 11.下列人体内的生理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A.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 B.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 D.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答案】D 【解析】

A、血红蛋白和氧气分子的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A错误;

5 / 17




B、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B误;

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中,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C错误; D、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D正确。 12.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D

【解析】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

13.下列关于人体血浆中pH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升高血浆中的pH B.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降低血浆中的pH C.剧烈运动后,会降低血浆中的pH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pH的高地 【答案】B 【解析】

A、由于人体存在缓冲物质,饮用弱碱性的水,血浆中的pH也能维持稳定,A错误;

B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细胞缺氧,人体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降低血浆中的PHB正确; C、剧烈运动后,机体会产生乳酸,但机体通过调节,使血浆中的pH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 D、血浆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错误。 14.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载体

6 / 17




C.钠-钾泵、Ca2H2O、胰岛素受体 DNa、葡萄糖、乙酰胆碱 【答案】D

【解析】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凡是位于这些细胞外液中的都属于内环境,血红蛋白是位于红细胞中的,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过氧化氢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钾泵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Na、葡萄糖可以位于血浆中,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都属于内环境,D正确。 15.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胃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胃液和组织液 B.体细胞只能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与血浆进行物质双向交换 D.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的代谢得以发生的前提 【答案】C

【解析】胃液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高等动物体内某些细胞如肺泡壁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接触,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毛细血管壁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与血浆进行物质双向交换,C正确;细胞代谢得以发生的前提是完整的细胞结构,内环境稳定是生存的必要条件,D错误。故选C

16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H2CO3/ 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答案】C

【解析】H2CO3/ 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①正确;当体内摄入或者产生酸性物质时,可以与HCO3-反应生成H2CO3H2CO3分解产生的CO2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从而维持的血浆的酸碱平衡,②正确;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③正确;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7 / 17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排出更多的CO2,从而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④正确;内环境的酸碱缓冲物质在血浆中,不是食物中,⑤错误。 1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结合能发生在①中 B.图中②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 C.图中③与①最主要的区别是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 D.图中④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称细胞外液 【答案】B

【解析】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内环境。据图示可知,细胞外液中,③单向循环,故为淋巴,淋巴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故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它们共同组成了④内环境。体液免疫过程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能发生在①血浆中,A正确;根据试题分析,②为组织液,B错误;血浆和淋巴的成分相似,不同点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④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为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D正确。

18.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③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②③④ C.④的成分中包括血红蛋白、氧气和胰岛素 D.细胞生活需要③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稳态 【答案】D 【解析】

A、据图分析,图中①是细胞内液,是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 B、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③组织液和④血浆,B错误;

8 / 17




C、血红蛋由在红细胞内,不在④血浆中,C错误;

D、细胞正常生活需要③组织液中pH、渗透压、温度等保持稳定,D正确。

19.检测发现,原尿中的葡萄糖主要在肾小管的近曲小管被完全吸收,当血糖浓度逐渐增大到20g/L左右时,健康人的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会出现生理性糖尿。当健康人一次性摄入过多葡萄糖,血糖浓度在达到20g/L的过程中机体的生理变化不包括( A.某些神经元兴奋,使垂体向血液中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 B.胰岛B细胞的分泌增强,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比常态时高 C.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大脑皮层,由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D.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加快并产生乳酸,使血浆pH降低 【答案】D 【解析】

A、当健康人一次性摄入过多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可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垂体向血液中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A正确;

B、由于血糖浓度升高,通过调节可使胰岛B细胞的分泌增强,向血浆中释放更多的胰岛素,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可能会比常态时高,B正确;

C由于血糖浓度升高,可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回下丘脑,下丘脑再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正确;

D、由于血糖浓度升高,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可促进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但并不一定发生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另外,即使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会与乳酸发生反应,因此,血浆中的pH也不会大幅下降,D错误。

20.如图是人体肌肉组织结构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体液。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A.图中a表示细胞液,b表示组织液

B.细胞代谢需要大量的O2,所以aO2浓度大于b

9 / 17




C.血红蛋白、抗体,激素、尿素都是c的成分 D.白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可以是bcd 【答案】D 【解析】

A、据图示可知,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A错误;

B、氧气是通过扩散作用由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所以aO2浓度小于b 处,B错误; C、血红蛋白是血红细胞里面的物质,不属于c的成分,C错误;

D、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D正确。

21.下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体液①中的氧气进入③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6层膜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答案】D 【解析】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④组成的,A错误;

B体液①血浆中的氧气进入③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两层膜,5层膜,B错误;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C错误;

DD正确。 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血浆中,血浆中的NaHCO3与乳酸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22.载脂蛋白apoA1-是一种血浆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基本功能是运载脂类物质,其含量下降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中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胆固醇与磷脂一样都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

BapoA-1的合成、分泌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氧化分解葡萄糖提供 C.载脂蛋白apoA-1是内环境成分之一,其含量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10 / 17




DapoA-1可通过囊泡形式在细胞内运输 【答案】B 【解析】

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B错误;

C、载脂蛋白apoA-1为血浆蛋白是内环境成分之一,其含量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 DapoA-1是大分子物质,可通过囊泡在细胞内运输,D正确。

23.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无活性胰蛋白酶原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 B.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 C.水解酶破坏了胰蛋白酶原的部分肽键等化学 D.水解过程改变了胰蛋白酶原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B 【解析】

A、由图可知,无活性胰蛋白酶原是由一条多肽链形成的,肽链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中经脱水缩合形成的,A正确;

B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人小肠肠腔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由图可知水解酶破坏了胰蛋白酶原中赖氨酸和异亮氨酸之间的肽键,C正确;

D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水解而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中,胰蛋白酶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D正确。

24.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的晶体渗透压 B.肝腹水患者可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11 / 17




C.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Na+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D.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或前提 【答案】A 【解析】

A.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的胶体渗透压,A错误;

B. 肝腹水患者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中,向肝腹水患者静脉输入血浆蛋白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使腹水中的水分回到血液中,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B正确;

C.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与蛋白质等大分子及无机盐等小分子有关,故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Na+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C正确;

D. 渗透压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内容,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或前提,D正确。

25细胞内受损后的线粒体释放的信号蛋白,会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下图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考虑自噬体内的线粒体时图中自噬体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 B.及时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及信号蛋白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C.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均排除细胞外 D.溶酶体有识别功能 【答案】D 【解析】

A、由图可知,自噬体具有2层膜,由4层磷脂分子构成,A错误;

B、及时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及信号蛋白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因此能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但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B错误;

C、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有的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不能被利用的则排到细胞外,C错误; D、溶酶体只有识别自噬体后才能与其融合,可见,溶酶体具有识别功能,D正确。

26.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

12 / 17




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内不能饮酒。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_______,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的含量不同。

2)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人体将会出现________现象。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

4)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pH呈降低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________等。

【答案】组织液 血浆 蛋白质 组织水肿 无机盐、蛋白质 4 组织液 HCO3HPO42 【解析】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两者之间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的含量不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液量增加,人体将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至少要穿过毛血管壁(单层细胞)、肺泡壁(单层细胞)共4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②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27.图甲表示G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不同物质。图乙是人的体液的不同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 17






1)肝脏代谢旺盛,需频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以满足其代谢需求。若图甲中的G细胞是肝细胞,则在以下物质中,①氧气、②葡萄糖、③尿素、④肝糖原,c可代表的物质有____(填序号) 。人体饥饿时,图甲中α 端相比,β 端的血糖浓度更_______(填高或低 )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甲中的G细胞是胰岛B细胞, 则在以下物质中,可以影响其分泌激素的物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神经递质 ②葡萄糖 ③胰高血糖素

3)图乙中,D___________,血红蛋白存在于_________ (填图中字母)

【答案】②③ 人体饥饿时,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细胞产生肾上腺素),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 ①②③ 淋巴 E 【解析】1)若G细胞是肝细胞,则c可表示肝细胞的代谢产物、代谢废物等,如②葡萄糖、③尿素;人体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细胞产生肾上腺素),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图甲中与α端相比,β端的血糖浓度更高。

2)若G细胞是胰岛B细胞,在血糖平衡调节中,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因素有①神经递质、②葡萄糖和③胰高血糖素。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乙中D是淋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即图乙中的E 28.下图表示部分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关系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人体内环境中三种主要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其中含有蛋白质较多的是

______________(填字母)若给人注射过量的生理盐水,则一段时间内,尿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基本不变

2)若该图表示性激素分泌的调节。研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不能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可检测

14 / 17




______________(填“A”“B”“C”)处的细胞是否存在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3)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兽医通常通过某哺乳动物血液内促甲状腺激素或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检测其相应腺体有无病变。某小狗甲状腺正常但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低。兽医通过分析该小狗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来探究病变部位:首先检测该小狗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再给该小狗注射适量______________(填“A”“B”“C”)分泌的激素,然后测定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病变部位为下丘脑;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病变部位为垂体。

【答案】B 增加 A 促性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A 注射前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注射后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恢复正常 注射前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注射后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仍低于正常值 【解析】1)图中ABC可依次表示人体内环境中的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其中含有蛋白质较多的是B(血浆)若给人注射过量的生理盐水,则一段时间内,因为血液量增加,肾脏的滤过作用增强,尿量增加。 2)若该图表示性激素分泌的调节,ABC依次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研究垂体(B)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不能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可检测垂体(A)处的细胞是否存在促性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3兽医通过分析该小狗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来探究病变部位:首先检测该小狗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再给该小狗注射适量的下丘脑A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然后测定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 若注射前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注射后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恢复正常,则病变部位为下丘脑;若注射前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注射后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仍低于正常值,则病变部位为垂体。 29.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_________两方面来反映。

3)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血浆中的____________(填“NaHC03“H2C03)可以中和其酸性,并最终形成C02H20排出体外。

4)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质量分数为0.9%NaCl溶液?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5 / 17




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mL质量分数为0.5%0.7% 0. 9%1.1%1.3%NaCl溶液,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如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

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预期结果 试管 1 2 3 4 5

②、③处的结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③ 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NaHC03 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体积变大、维持正常形态(体积不变)

【解析】 (1)分析图示可知:①③为淋巴形成及回流。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流到血浆,此过程是单向的,因此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①、③。

(2) 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处于动态平衡中,而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因此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来反映。

(3) 细胞D为肌细胞。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乳酸进入血浆中,NaHC0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03H2C03分解为C02H20排出体外。

(4)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为患者输液治疗时要用质量分数为0.9%NaCl溶液的原因,自变量是NaCl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红细胞的形态变化。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和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可知:步骤④应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⑤预期结果:0.7%NaCl溶液为低渗溶液,小于红细胞的细胞质浓度,红细胞吸水膨胀,所以②体积变大;0.9%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与红细胞的细胞质浓度相同,水分子进出

NaCl溶液/% 0.5 0.7 0.9 1.1 1.3

红细胞形态 ①体积变大,或涨破 ②? ③? ④体积缩小 ⑤体积缩小,皱缩

16 / 17




红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因此③维持正常形态(体积不变) 30.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___物质。 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会增多[ ]___________,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6)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____________,内环境稳态的本质为____________ 【答案】②③ 自由扩散6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7.35~7.45缓冲③组织液降低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解析】1)毛细血管壁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图中的②③。

2)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的过程为:红细胞膜(1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1层膜)线粒体(2层膜),共6层膜。 3)②是血浆,③组织液,血浆中含大分子蛋白质,组织液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正常人血浆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和磷酸氢钠等缓冲物质。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血浆渗透到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组织液③含量增加而导致组织水肿。

5)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组织细胞供氧不足,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同时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进而使内环境pH下降.内环境稳态的本质为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17 / 1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fe504f02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