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您提供的有关谦让的历史故事: 1. 泰伯让国:泰伯是商朝末年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的长子,他有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季历生子姬昌,有圣德,古公想让季历继位,以便传位给姬昌。泰伯知道父亲的心思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地,纹身断发,以示不再继位。古公去世后,泰伯没有回来奔丧,后来姬昌继位,是为周文王,他派人找到了泰伯和仲雍,想把王位还给他们,但他们坚决推辞不受。孔子对泰伯的这种行为非常赞赏,说他“可谓至德也已矣”。 2. 许由洗耳: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才,想把帝位让给他,但许由不接受。他认为自己的品德和才能不如尧舜,而且天下已经大治,自己再出来当皇帝没有什么意义。尧帝又派人去请他,说如果他不接受帝位,就请他当九州长,许由听到后觉得这是对他的侮辱,于是跑到颍水边洗耳朵,表示不愿意听到这些话。后来,他隐居在箕山,过着躬耕自食的生活。 3.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两人曾一起做生意,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一些,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贫困,并不因此而看不起他,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后来,管仲辅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鲍叔牙却没有因为管仲的地位超过自己而嫉妒,他认为管仲的成功是因为他的才能,而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 4. 相如让廉颇: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却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5. 尧舜禅让:传说在远古时代,尧帝在年老时,因为儿子丹朱不成器,所以没有把帝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舜。舜继位后,也没有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商均,而是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被称为“禅让”。 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1512797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