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诗经 孔子编纂《诗经》时曾感叹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语道出了它的精髓。《诗经》,发源于那古老而神秘的源头,仿佛悠远流长的母亲河,从古至今,滋润着先民们的灵魂,滋润着文人墨客的情怀,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从小就听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听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从小学到大学学过很多唐诗宋诗,它们就像是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而诗经里的句子给人更多的是未经雕琢的真诚和共鸣。 研究生的时候有段时间对诗经有了莫大的兴趣,买了一本放在床头每天的空闲时间总是翻上两篇细细体味。虽然生僻字众多,意思也不是那么容易准确理解。但这都丝毫不妨碍我们体味其中的情感,总有那么几句触动心弦。读诗经总有一种自然而然衍生出的自由感、亲切感,仿若这就是属于自己的歌谣,抒发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虑,也许这正是诗经的魅力所在。 说《诗经》就定然不能不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这句是很多人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诗经经典了,在我们青春的岁月里,多少人曾因着这一句而憧憬着那些与爱情有关的字句篇章。少时学《关雎》,记得老师只是不停地给大家讲解着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赋比兴之类,亦或是识记理解每句的意思,明白抒发的情感。今时今日,那些修辞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记,然而诵读诗文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同学们懵懵懂懂的笑声,却永难忘怀。前两天特意找了百家讲坛关于诗经的解读,不可置否是关于诗经中爱情的解读,其中对于关雎师大教授是这样说的;大家往往误解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认为表现的是年经人追求爱情的情景,描写了碰到心爱的姑娘心生爱慕也好,追寻爱情时的夜不能寐也好;但事实上深究细节发现在曾经的过往中,这首诗是对一对新人的婚姻祝福,应该是唱于婚礼之时,对新人的祝福。或许曾经也是诉说新人共结连理前对于情的追寻和用心,告诫新人婚后更应珍惜。理解虽不同,但我想人们对与诗词的理解,似乎是一种邂逅,一百个人眼中或许也有一百种意境。或许这才是读诗的乐趣吧。 曾经看《神雕侠侣》,程瑛救了受重伤的杨过,却不以真面目示人。当杨过醒来时,看见程瑛在纸上反复写着一句话:“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8个字背后是她的无奈与怅然。如今读《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那种欲言又止,是啊见到心上人本应是快乐的,现在才明白原来竟是这样的意思“见到了心上人,为什么不快乐了呢”。是明白了终究无缘,不见伤心,见也难过?还是往事纷纷踏至,亦悲亦喜,纠结混乱? 除去关于爱情婚姻的抒发,诗经中也不伐对于政治的感慨。西周后期,中央失去控制权,诸侯争相割据称王,各国之间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战争,使千千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击鼓》正是一位远征将士悲怆的天问。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征战南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成了统治者手中的一枚小小棋子。眼见得征战太久的将士们个个苦苦思归,军心涣散,一路上疲于奔命,连战马也丢了,军纪松散。但战火还在蔓延,战士在漫漫征途上,无力地前行着,他的心却是痛苦的。还记得,在他出发之前,妻子为他送行的场景,二人心知这次出征吉凶难卜,但他却以战事将会很快结束为由,故做轻松,宽慰已经心如乱麻的妻子。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远方集合的号角似乎已经吹响。他牵过妻子的手“与子成说”,郑重地立下山盟海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答应就这么牵着她的手,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一阵风沙吹来,敲打着战士铮铮的铁甲。他骤然从回忆堕入现实,心中不由得无明火起:“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唉,那柳阴下的誓言里说的是自己很快就可以和心爱的人聚首。那知,这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是不会让我活着回去的,统治者让我长期服役,一点信用也不讲。 “怨”是《击鼓》一诗的思想倾向。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因战争而远离平凡的幸福,甚至失去生命。整首诗在个体心理上,表露的是个体行为与集体要求的不断背离,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是小我的幸福与战争的残酷的对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强化的厌战情绪。而这一腔悲愤的厌战之言,表达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是平凡幸福的渴求。 我们这些后人总觉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句多么美好的誓言。可惜,又有几个人知晓这浪漫的誓言之后,有着一颗怎样归思如焚,悲怆苦痛的心。 《诗经》就像一座里程碑,记录着民族永恒的美好。若能穿越回到先秦时代,不如当个手摇木铎,于千里沃野间奔走,采摘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无需修饰,却能吟出动人的乐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1da04e252ea551811a687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