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的建筑

时间:2022-08-28 22:32:5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展望未来的建筑

人类走过了几百万年的漫长道路,建筑活动也从穴居、巢居、高台、官殿、高楼林立等相继跨越了无数个历史阶段,留下了许经典之作和源远流长的建筑文化。21世纪的今天,科技迅猛发展、能源日益枯竭、环境不断恶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严峻的现实促使人们深入探讨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建筑,未来的建筑又具备哪些特点。

1、零能耗建筑

由于能源危机,节能环保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主题。各国都在推行全方面降低能耗,有人提出零能耗建筑的概念。所谓零能耗建筑是指不消耗煤、电、油、燃气等商品能源,其使用的能源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以及窜内人体、家电、炊事产生的热量,排出的热空气和废热水回收的热量的建筑。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建筑节能,一大批新技术、新能源被引入到新建建筑及既有建筑的改造中,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些新技术主要包括新型保温材料、遮阳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自然及机械通风技术、新型采暖空调设备、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等。国外的节能建筑充分利用了这螳新技术,并把它们合理地糅合在一起,做到了舒适与节能的高度统一。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也对住宅节能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和一些州政府合作建设节能样板房予以示范。比如能源部和佛罗里达州合作建设的零能耗住宅”“太阳能住宅等,通过利用佛罗罩达地区充足的太阳能和采取建筑节能措施,让住宅不再需要使用外来能源。我国的奥运村居住区也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这里既没有任何分体空调审外机,也看不到中央空调的冷却塔。由于采用了名为再生水源热泉系统的新技术,整座奥运村的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将主要采用经过污水处理的再生水。截至目前,奥运工程共采用69个新型能源利用项目,其巾包括光电、光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34项、先进热回收空调技术13项和先进能源利用技术,节能增效可见一般。

2、节地型建筑

日本是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其在深入挖掘地下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出了有利尝试。1930年,日本东京上野火车站地下步行通道两侧开设商业柜台形成了地下街之端。至今,地下街已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包括多种城市功能的、有交通、商业及其他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而日本地下街的形态分为街道型、广场型和复合型,其规模也依面积大小及商店数目的不同分为小型、中型、大型。

美国和加拿大虽然国土辽阔,但城市高度集中,纽约地铁突出经济方便和高效率等特点。四通八达不受气候影响的地下步行道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缩短了地铁与公共汽车的换乘距离,把地铁车站与大型公共活动中心以地下道连接起来。典型的洛克菲勒中心地下步行道系统,10个街区范围内,将主要的大型公共建筑在地下连接起来。除此之外,美国地下建筑单体设计在学校、图书馆、办公、实验中心、工业建筑中也成效显著。一方面较好地利用地下特性满足了功能要求,另一方面又合理解决了新老建筑结合的问


题,并为地面创造了开敞空间。追溯我国的地下土地利用,当推富于地域特点的黄土高原的窑洞,利用当地土质的疏松与干燥,施工的经济与简便,建成后,冬暖夏凉,不仅节地而且节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的地下商城已显示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上海、吉林、长春、哈尔滨都相继出现。地下商城与地下交通的开发,应运而生的是地下步行街的出现,使人们领略到地下购物的精彩。最常见的还是地下车库,几乎所有的住宅小区都有,常伴有人防功能,设计师考虑到平战结合的特点,这些地下车库既是和平时代大家停放私家车的车库,又是战乱时期的物资库、人员掩蔽所,可谓一举两得。

3、避难型建筑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曾经有许多建筑被毁,许多人在地震中遇难,日本政府加强对地震的防范意识,颁布了《建筑基准法》,日本的高层建筑必须能抵御里氏7级的强烈地震,日本防震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为什么日本会把学校作为第一避难场所,这要从1923年的那一场关东大地震说起。当时的日本学校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与现在中国部分农村学校的情况相似。是,关东大地震导致不少学校教学楼倒塌,学生集体遇难。当时的日本政府从中吸取了教训,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规定学校教学楼必须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当时,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最新的建筑模式。从那时开始,学校便成为每一个地方最坚同的建筑,自然也成为了地震后灾民的第一避难场所。汶川强震给灾区中小学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残酷现实,无疑能够促使我们从此把学校足第一避难所的理念铭记在心。专家指出:校和医院都是孩子、病人这些弱势群体呆的地方。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学校、医院以及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等级。中小学和医院的人员相对集中,把它们作为应急避难所来设计,这样即使其他房屋被毁了,我们的孩子是安全的,病人是安全的,医院还可以在灾害发生后及时救助伤员,学校可以成为大家的抗震避难场所。另外建筑物内可考虑设户内抗震避难增强建筑的避难功能。

4、数字化建筑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速变革的网络时代、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建筑产业的异军突起,无不推动着数字化建筑的进程。中国加入“WTO”“十一五计划,北京奥运等数千亿美元的商机使中国的智能化建筑成为世界建筑业的焦点。

今天,在现代化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建筑群和具备了智能建筑特点的现代化居住小区。可以设想,在将住宅、社区、医院、银行、学校、超市、购物中心等所有智能建筑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形成数字化城市信息平台之上的智能建筑”“智能小区”“能住宅与现在的智能建筑”“智能小区智能住宅有多大差别,这些可以预见的前景,预示着智能建筑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领域。

智能建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内近几年智能建筑的发展,已经带动和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建筑领域的持续扩展将会使相关的产、规模不断壮大。现在的建筑数字化、智能化日新月异,可视


对讲系统、指纹门禁控制系统、智能窗帘及遮阳系统、远程抄表计费系统,电子银行、网上购物使现代人足不出户就体验到一日千里、放眼世界的乐趣。

5、结语

展望未来的建筑,它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挈和梦想,不断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向零能耗、节地型、具有避难功能和数字化等方向发展,构建全新的建筑格局,愿我们大家都拥有健康美好的家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1b3818941ea76e59fa04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