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儒林外史》之匡超人性格变化 作者:王雪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5期 摘要:《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取士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败坏的世俗风气。当时的人们为了利益不惜放弃原则,争相追求名利,随波逐流,变得虚伪假善。而这里主要分析了其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匡超人,他的性格發生了怎样的改变,及其性格转变的原因、对于匡超人性格转变的反思。 关键词:科举功名;随俗浮沉;性格转变 一、由良变劣 匡超人本是个孝顺、勤勉的良家子弟,可是,当他在不断向上走的过程中,他在慢慢地改变,变得势利虚伪,与腐俗同流合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的社会地位看似不断上升,其实他在逐渐地堕落,内心早已腐坏,不成模样。 前期的匡超人是一个懂事又善良的孝子,内心真诚纯洁。家中贫寒,无法供其上学,于是他就跟随客人到省城卖柴,减轻家中负担,哪知折了本,只得流落他乡。从这里便可以看到匡超人很懂事,为了减少开支,甘愿背井离乡,独自一人在外打拼。同时,在遇到马二先生时他说:“...只是父亲在家患病,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奉侍,禽兽也不如”;[1]回到家的他,每天都亲自照看父亲。匡老爹身体很不好,不能下床出恭,有一次想方便,可是匡超人不想让父亲难受,就让父亲把腿搭在自己的肩上,能舒服地出恭。白天,他要杀猪卖肉磨豆腐,赚钱养家;晚上,他还要在父亲身边读书,照顾父亲,直到父亲睡去他才会休息。再有阿叔来催他们搬家时,“...阿叔见他这番话说的中听,又委婉,又爽快,倒也没得说的了...”[2]房屋着火了,急忙背着父亲逃了出来,而他的哥哥却害怕得不知去了哪里。......担心父亲病情、日夜照看父亲、挑灯夜读、冒火救父等等都可以看出匡超人多么地善良、孝顺,不争不抢,不急不躁,甘心为家庭付出。没有抱怨,没有觉得父母是拖累,而是尽心尽力照顾父母。 可是,一个淳朴的少年为了功名利禄,为了富贵荣华,抛弃了道德仁义,变得虚荣、堕落。一天夜间,他在父亲跟前念书,知县得知有如此孝顺之人,便告知其应试童生,必提点。果然匡超人取得了乐清县第一名入泮,联科及第。进城拜谢知县,并认知县为老师,可当提到说学里老爷传他去见,还要行进见之礼时,他说:“我只认得我的老师,他这教官,我去见他做甚么?有什么进见之礼?”[3]从这里可以看到匡超人性格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学里的老师是启蒙之师,本应去拜见拜见,他却十分不情愿,反而去谢知县。想来他是以利会人,知县帮过他,给予了他些许好处,他就拜之为老师;而学里的老师已与之无用,就抛掷于脑后,不闻不问。可当听到县里老爷坏了时,他哪里又记得“师生”情谊,哪里想着去帮助县令洗刷冤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29a3a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