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1. 取乐性攻击 以言语、身体或工具直接或间接地向他人施以攻击, 以取得心理快乐、精神愉悦的攻击行为。有些幼儿追求心理愉悦不是通过正常的途径, 而是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有些行为没有导致他人的严重伤害, 动机仅仅是为了取乐, 但结果却可能给他人心理、精神、肉体增加痛苦。 2. 手段性攻击 试图获得某一目的而产生的攻击行为。在幼儿的攻击行为中, 很多属于手段性的攻击行为。它往往集中于争夺所有权或行使权- - 幼儿之间相互为玩具而你争我夺, 为游戏角色而争吵、谩骂, 把别的幼儿从玩具旁边推开, 便于独占; 或为保护自己的玩具不被别的幼儿夺走而不遗余力等。但他们的行为在别人眼里则被看作是攻击性的。 3. 模仿性攻击 模枋是幼儿学习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形式。影视和文艺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形象, 往往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尤其他们在看了武打作品后, 会马上效仿其中榜样人物的攻击行为。 4. 习惯性攻击 有的幼儿多次出现攻击行为又没有得到有效矫治, 因而养成某种习惯,攻击行为频频发生。这种行为的动机或意图往往是不明确的, 其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 如言语讽刺、挖苦、谩骂, 或用工具拍打别人的头部、身体等。 - 1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4344edd4d8d15abe234e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