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狼藉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声名狼藉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声名狼藉: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声名狼藉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欢迎阅读。 声名狼藉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篇1 声名狼藉是贬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解释: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唐·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例子:因汪太史平日~,最不见重于官场,日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 声名狼藉造句 1. 全怪他自己到处拈花惹草,才弄得声名狼藉。 2. 那个人声名狼藉,你还想跟他交朋友? 3. 厂长因渎职,被公安局收容,弄得声名狼藉。 4. 我想你也会去厌恶那些摇曳身姿声名狼藉的女人。 5. 这个人作风不正,声名狼藉。 6. 他们的武装力量装备差,未经训练,有时甚至声名狼藉。 7. 他因为嗜赌酗酒,弄得声名狼藉。 8. 小王给人的印象一直不错,前不久却因偷盗入狱而声名狼藉。 9. 他无恶不作,在这地区早已声名狼藉。 10. 这份杂志老是报导一些八卦消息,无怪乎声名狼藉。 11. 在未成名之前,她曾在一个声名狼藉的色情酒吧驻唱过。 12. 富豪人家的公子哥儿,大多数是声名狼藉,没有什么作为。 声名狼藉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篇2 【拼音】 声名狼藉[shēng míng láng jí] 【释义】 狼藉:传说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引申为散乱不整、乱七八糟。形容某个人的名声很坏,许多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感到厌恶。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史记·蒙恬列传》:“此四君者……以是藉于诸侯。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成语故事】 秦始皇在位时,蒙恬、蒙毅兄弟俩很受信任,朝中大臣也都不敢招惹他们。秦始皇死后,中车府令赵高和宰相李斯图谋立皇帝幼子胡亥为太子,捏造罪名要害死皇帝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最终扶苏自杀,蒙恬被软禁起来。胡亥即位后,赵高不断地在胡亥面前说蒙恬、蒙毅的坏话。胡亥听信了谗言,便诬陷蒙毅曾经劝阻秦始皇立自己为太子,对君不忠,要把他处死。蒙毅觉得很委屈,于是为自己辩驳说道:“从前秦穆公杀死三位忠臣殉葬,又枉杀了奚;秦昭王杀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四个国君都因杀害良臣,遭到天下人的指责,因此他们的名声都很不好。用正道治理国家,是不能枉杀无辜的`!我劝你不要滥杀无罪之人!”胡亥对蒙毅的话置之不理,最后还是把他杀死。蒙恬最终也被迫自杀。 声名狼藉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篇3 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将领,秦王朝建立以后,秦始皇就派他带领三十万人马去搞击北方匈奴的侵扰,收复了黄河南北的大片大地。 接着,蒙恬又按照秦始皇的命令,把过去秦、赵、燕三国原来的长城连接起来,花了多年时间,西从临洮(今甘肃岷县)起,翻山越岭一直到东边的辽东,建成了一道万里长城。蒙恬的兄弟蒙毅也为秦始皇平定天下,立下卓著战功。 秦始皇死后,赵高(邯郸人)、李斯玩弄阴谋让秦始皇的次予胡亥继位。赵高完全掌握了朝中大权。在秦始皇在世之时,赵高曾有过受贿舞弊,胡作非为的事,被秦始皇知道了,就让蒙毅去审理这个案子,蒙毅查清了事实,把赵高判了死刑。后来,赵高向秦始皇苦苦哀求,才免了他的罪。秦二世一上台,赵高就假借胡亥之手,派人通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9b1bc7d9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