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彷徨_全诗赏析 出自宋代诗人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气象旧亭台。夕阳西下多少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彷徨。 赏析 这首词是的名作之一,根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艺术作风。他的词集叫《珠玉词》,名字起得可算是恰到好处。《珠玉词》里象珠般圆转、玉似晶莹的作品委实不少,当初中文竞技场里不乏爱好晏殊词的同窗。此词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之语,是一篇以景衬情的佳作。 然而此词之所以传播千古,精髓还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 这一联基础上用虚字构成。人们都晓得,用实字作成对子比拟容易,而应用虚词就不那么轻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人心手之妙。” 它固然用虚字形成,却具备空虚的、回味无穷和启人联想的内容,这就更使人感到难能宝贵了。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道出了天然界的规律。胜利之处就在于作者善于捕获霎时间的感触,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存在某种哲理象征的高度上来加以描述。 “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到、感想和感慨,“花落去”,是做作界常见的景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逝,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发生一种可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余很多一兴一亡的事件。“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跟感触。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季节。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因为体态雷同,谁也难以辨别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节令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限的交替之中逐步朽迈直至消散。“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颜色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 后,于是便把这极其一般的天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光永恒这一哲学范围中来,发明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对于此联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一次,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突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惋惜不作者的姓名。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探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家就在大明寺邻近。因为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涵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即时决议要把王琪请来,一同探讨诗文。 王琪来了当前,发明晏殊擅长赏诗论文,立场还很谦逊;晏殊见王琪性情豁达,言谈投契,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境特殊舒服。饭后,又一起到池边游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仍是对不出来。”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考虑了一下,镇定自若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一对句岂但在词面上对得切合时宜,很有特色,而且在含意上使二人的思维情感如好友重逢,一见如故。这怎能不使人分外愉快?因而,晏殊一听,匆忙称好! 这既是传说,当然未必可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34399fa69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