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批改作业小记》 又是一个星期一,来到办公室,两摞小山似的家庭作业堆在办公桌上。事实上也确实是一篇周记,加上半个小时的词语抄写。我一直专门体谅学生,也不愿给自己制造批改上的苦恼,因此我差不多上不让学生在家做需要动脑筋的作业。即便是如此,仍旧有几个顽固之辈不做作业。 一本一本的改起来,一个个“优”确实是对小孩们认真书写的犒劳。关上又一个被评为“优”的本子之后,突然发觉有点不对劲,刚才的字体看起来不是我们班学生的,再打开看看,真不是。再看看姓名——王怡雯,我差不多上确定这是代做的作业了,因为她正是那些常不做作业之列。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差不多相去甚远。而对那些专门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要紧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要,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不管是“博士”“讲师”,依旧“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差不多概念都具有了。课间,王怡雯被传召到办公室,“谁给你做的?”我一边摔给她作业本,一边开门见山。“我自己做的。”一本正经地回答。“到底是谁做的?”我提高了嗓门,想以气概镇住她。“确实是我自己做的。”语气中俨然一副委屈。难道是我判定失误?我又迅速瞟了一眼作业本上的字迹,不可能,凭我多年的教学体会,一个小孩的字体可不能在一两天内有如此大的变化。“你到底说不说,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不说就把这些词语抄十遍!”我只好如此威逼她了。“是我姐姐给我做的。”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因此,接下来的情况免不了重做、检讨、在班上杀一儆百 可我不明白,现在的小孩撒谎时心理素养咋就这么好呢?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进展的障碍。许多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可怕: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那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排除幼儿恐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适应。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爱好,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关心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晰,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夸奖,并要其他幼儿仿照。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识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3450c02be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