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郭沫若诗歌的评价 郭沫若 早期的诗歌 带有浓厚的文学 革命后白话文的特色,而且由于年轻,诗歌中充满了激情,这种激情是来自一 个青年人的内心,下面来谈谈郭沫若的诗歌。 摘要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与领袖。他的诗集《女神》“开一代诗风”。 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成功地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而且在艺术上有伟大的 创造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本文着重从整体上概述郭沫 若《女神》 [关键词]《女神》;郭沫若;浪漫主义;绝对自由;不定型 一、郭沫若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充分表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总的主题是要求冲破封建束缚,追 求个性解放的民族、科学。《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 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 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 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女神》,反抗、爱国、创造是贯穿诗集的基本思想内容: 1.强烈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破坏和扫荡一切旧事物、旧思想。诗歌抒情 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思想的叛逆者、革命民族主义者的形象。《女神》 中的“我”是与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的、 代表时代精神的大“我”。如《《天狗》, 从头到尾每句诗中都是“我”,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塑造了一个旧世界叛逆者的典 型形象。“天狗”这种冲破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 个性解放要求的极度夸张。《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 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 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欲海》等诗,也都通过抒情主人公“我”的塑造, 表现出破坏旧世界,冲破一切尘垢(包括自身的尘垢)的激情,那个“血和海浪 同潮”、“心和日火同烧”、要决太平洋之水“把那陈腐了的旧皮囊全盘洗掉” 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宣泄。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 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 为一体。 2. 在冲破封建藩篱的同时, 已经看到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看到了这是我们建 设新世界的榜样。如《匪徒颂》中,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 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歌颂了列宁。在《巨炮的教训》一诗中, 对比了列宁与托尔斯泰的思想, 从而肯定了列宁的革命思想, 肯定“至高的理想 只在农劳”,号召人们为自由正义而战。这些诗,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二)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为祖国而献身的牺牲精神。如《凤凰涅 槃》凤凰的自焚, 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 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 燃烧。中是烧毁了那“死期已到了”的旧凤凰, 才在烈火中飞出永生的华美凤凰。 希望古老的中国恢复青春,新生的中国永生不死。 《女神之再生》中唱道要创造 一个新的太阳,即创造一个新中国。 《炉中煤》用象征手法,借燃烧着的煤的形 象,表达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思想。是《女神》中表达爱国激情的代表作,是一 首爱国主义的绝唱,诗人把祖国喻为心爱的女郎, 把自己比作狂烧的煤块, 它“为 我心爱的人儿燃烧到这般模样!”感情真挚而浓烈。 《棠棣之花》中更明显地表 现出为祖国、为自由而自我牺牲 (如“我望你鲜红的血液迸发出自由之花, 开遍 中华”“愿将一已命,救彼苍生起”等诗句 ),也是出自爱国之心。盼望一个强盛的新中国的诞生,是与对旧中国无情 的诅咒相联系的。 (三)表现出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显示了新世纪到来、新的阶级崛起时 人们欢欣鼓舞的情绪和乐观主义精神。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 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 通过对波涛汹涌的大海的描写, 赞 美了人民的情绪、人民的力量、时代的力量。 《晨安》一口气喊出了二十七个晨 安,显示了一派朝气蓬勃的气象。 《太阳礼赞》歌颂太阳,歌颂光明。这些诗都 是典型地表现出乐观进取精神。 二、郭沫若诗歌的艺术特色 《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 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 《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 它强烈的感情, 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 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 《女神》是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作品, 它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 主观内心世界出发,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 绮丽的 想象和玄妙的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了浪漫主义在表现革命激情时的长处。 三、在诗歌形式上, 《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 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 格式。 (一)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借用 某一形象以 寄托抒发自己的激情,表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 1.恰当而巧妙地选用象征的形象以抒写激情。如《天狗》,借助“天狗”这 个传统中的天上叛逆者的形象、以寄托作者急切要求反封建的强烈情绪, 全诗想 象新奇、气势磅礴。《炉中煤》中的煤自称“黑奴”,这正是受压迫者的形象, 煤的外表不好看,但内心十分真挚,有热有光这一切特征恰恰符合广大劳动人民 的特点;而“炉中”之“煤”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396f6fd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