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让异想天开变成创造的种子

时间:2022-07-31 10:38: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随笔:让异想天开变成创造的种子



教育随笔:让异想天开变成创造的种子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苏霍姆林斯基

背景材料

一天,郭老师在教小朋友们一首儿歌:“红旗飘,树枝摇,草低头,花弯腰„„我知道,风来了。”小朋友们熟悉这首儿歌后,老师就说:“你们看这位小女孩多聪明,她看到这些现象,就知道风就要来了。请问小朋友们,当你看到什么情况就知道风来了?”按老师预先设想的思路,小朋友们只要能回答出儿歌中的某一句话就行。没想到,一位叫建朋的小朋友突然冒出一句:“我不用看就知道风来了。”对他的这个回答,郭老师当时就没加考虑直接否定了,然后继续按他自己的思路引导小朋友认识风。

案例分析

先听听郭老师下面的讲述:

几天后,刮起了大风,一阵风吹过来,郭老师的眼睛都睁不开了。此时他才想到了,其实“我不用看就知道”风来了这句话并没有错。下午上课时,老师又提出这个问题,小朋友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郭老师期待的那句话却再没有人提起。建朋不吱声,


只是忽闪着两只有神的大眼睛看着老师。于是,郭老师说:“上次,建朋同学说‘我不用眼睛看就知道风来了’,当时老师说这句话不对,现在我们一起出去感受一下风,检验建朋同学的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来到操场上,郭老师让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不看是否能知道风来了。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全身心的去感受风,一会儿有的说我的头发被风吹到了脸的前面,有的说我听见树在呼呼做响,还有的说我觉得风在推着自己走„„郭老师接着说:“现在我们迎着大风跑一跑,体验一下有什么感觉。”一个小朋友喊起来:“老师,风顶着我,跑也跑不动!”

小朋友们通过这次对风的进一步认识和探讨,都知道了建朋说的“我不用看就知道风来了”这句话没有错,郭老师也及时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从此以后他调整了自己的教育思路。

孩子们的异想天开或者是看起来违背标准答案的回答,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可贵的创造,而我们一些老师常常象郭老师以前那样,轻易的就否定了这种创造。

某小学的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道填空题:“雪融化了变成了()。“大多数同学都填的是“水”,只有一个小同学的答案是“春天”。出题的老师肯定了大多数人的答案,对于“雪化了变成了春天”这个答案却批驳了一番,他认为“雪化了之后自然变成水,怎么会变成春天?”

还有一位老师在和学生春游时,看到满树的花争奇斗艳,成群的蝴蝶上下飞舞,就问学生:“花儿会变成什么?”学生说:“蝴蝶。”老师说:“不对,应该是果实。

另一位老师在一次作文课上让学生形容并组合有关花的句子,大部分同学说:“春天来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一位女生却回答:“春天花亮了,秋天花灭了,花是灯。”这位老师想都不多想一下就给那个女生不及格,并质问:“花是灯,那电是什么?”

一个孩子看到树木秃了,便对老师说:“树叶回家睡觉了。”老师却说:“不对,树叶是落到了地上。”这位好心的老师虽然纠正了孩子的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却在不自觉中扼杀了孩子丰富而奇妙的想象力。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样的老师习惯于让学生按标准答案来回答问题,他们往往满足于照本宣科,而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些老师的做法不能不令人深思和担忧。许多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往往就是在老师们的否定下被泯灭的。

据说有人作过这样的调查:老师在黑板的正中间用白色粉笔画了一个圆圆的点,问跟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这是一个点。”“这是一个白色的小圆点。”“这是天上的星星。”“这是黑暗中的一盏灯。”„„五花八门的答案显示了孩子们的丰富的想象力。

老师用同样的问题问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回答:“这是一个白色的小圆


点。”“这是长方形的对称中心。”想象力减少了,答案逐渐趋向标准化。

在用同样的问题问初中毕业班的学生:“这是什么?”全班同学异口同声的回答:“这是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答案十分标准化,让你无可挑剔,但是已经没有想象力可言。

为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想象力却减退了呢?这同我们的教育方式、同我们任意否定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不无关系。陶老告戒我们: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轻视里有爱迪生。对学生的超常思维表现,我们都应该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否定。

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有人形象的把想象力比做奇异的翅膀,谁能为孩子插上自由想象的翅膀?一个想象贫乏的孩子只不过是一个知识的容器,丰富的想象力是构成创造才能的主要能力,而创造力则是最高品质的智力。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的教育在也不能知识会培养那些仅仅会说标准答案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想象力丰富、敢提问题、会提问题、敢向权威挑战、向习惯 挑战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自己的创造。

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偏离正规,应该象郭老师后来那样,不仅勇于反思自己不当的教育方法,而且带领孩子们却亲自体验,这才是满腔热情的爱护、保护孩子们创新”的火种“的做法。我们应该为孩子们的想象力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那里自由驰骋,因为想象力的背后就是创造力,而创造会带来一个新的世界。愿每一个教师为了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自由飞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3e5702c19e8b8f67d1cb9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