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 体裁:诗 题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 名字:白居易 年代:唐代 描述: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翻译: 原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原文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珍珠新月形如弯弓。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1 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此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赏析三:艺术特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像“铺”在江上,很形象。“铺”字形象生动。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九月初三,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月似弓”,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赏析四:语言赏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形象生动。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整体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九月初三,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色彩绚丽,整体语言呈现一种美感。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3e75a0250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