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两个面向谈临摹 作者:白海 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27期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人物类题材中两个大的画风分支之一,在美术史上与其对应的另一个画风即写意人物画(也称水墨人物画)。在历史上可考的文献中,中国自有案头绘画以来,其基本形式就已确立下来。究其可考年代上讲,这种画风的出现要早于写意人物画。其早期题材多以为官方服务的皇室相关肖像、重大事件记录、神话传说、诗意画等面貌出现。基本形式呈现出在相对工细的线描基础上加之以墨、色反复渲染的视觉效果。稍晚于这种形式又出现了将线描从设色制作中抽离出来,单纯用线描表现的绘画形式。这就是工笔画中俗称的白描。它的出现,丰富了工笔画这一传统的表现语言,同时也促成了白描用线审美的单纯形式语言在以后的流变过程中得以发扬并丰富。历经千年的流变后,当今工笔画领域,尽管拥有繁多的风格面貌与技法语言系统,无不相当程度地受益于这两类画风基本形式的滋养,其基本技法及审美意识依然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所以,作为中国画专业的研究与入门学习,从传统工笔画入手的理念也就顺理成章了。 一、设色与白描的早期实践 工笔画作为案头早期绘画的主流形式,在中国美术史可考的资料中出现要早于写意画,早期工笔设色(白描与淡彩、墨结合的方式)如东晋顾恺之作品《女史箴图》、《烈女图》、《洛神赋图》等,早期白描作品如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卷》等。 顾恺之绘画中的造型倾向秉承先秦两汉帛画的主观符号化表达、同样主观的纹样化用线继承了早期自夏以来在器皿、服饰、砖瓦上传达出的理想主义审美旨趣。在设色上,顾恺之的设色系统可以划分为两种倾向,一种是淡彩的形式,一种是重彩的形式。前者看重色彩的辅助与烘托作用(《女史箴图》、《烈女图》),后者强调色彩的独立表达空间与生成色彩符征的综合象征情绪(《洛神赋图》)。顾恺之的绘画脱胎于先秦视觉文化的积淀,从立意构思、造型的生动性(源于对生活的洞察)、技法的系统性与丰富性、对前人审美精神及文化积淀的理解与继承,将传统工笔画确立并定格在独立于古代其它美术门类的绘画形式上。 作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人物,在吴道子传世不多的作品中,尤以《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卷》这两幅白描作品为学界所重视。从作品上分析,吴道子不仅继承了自顾恺之、阎立本以来,造型的生动性依赖于对生活洞察的经验,而且在人物造型动态方面更具写实倾向,这种写实兼顾题材的严肃性与审美传统中丰富的意象性基因,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二、早期工笔重彩与白描的美学相关 不同时期的美术史往往是这个时期的一种特殊文化镜像,其中包涵了地区和民族国家在此时间框架内文化形态的重要面向(宗教、哲学、神学、礼教、文学诗歌、音乐舞蹈等等)。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495237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