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小石潭记

时间:2022-09-25 21:05: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本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哲学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3、重点词语解释:

①名:著名,出名。②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③入:映入。 ④鸿儒:指有学问的人。⑤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⑥调:调弄。⑦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⑧乱:扰乱。 ⑨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⑩案牍:指官府的公文。

4、本文的主旨: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5、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本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体现作者活动之雅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6、作者开篇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的用意是什么?

使用了比兴的手法,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这是陋室生辉的光点所在。

7、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自然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突出了陋室的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8“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9、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用它们作类比,说明自己也有古代贤人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

10、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

11、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作品:捕蛇者说 2 词语解释。 篁竹(竹林) 坻(水中高地).. 水尤 屿(小岛)清冽..(格外)(清凉) (不平的岩石) 不动(呆呆的样子) 悄怆(忧伤的样子)

3 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

文章开篇写闻水声“心乐之”,直抒对小潭美景的喜爱。接着写水清、石奇,游鱼“似与游者相乐”把人的欢快感受寄寓在鱼身上。但这种欢快毕竟是短暂的,贬谪后的内心忧闷的阴影总是难以彻底消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对小潭的环境做了总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几句由环境到心境,借景抒情,隐约表达了深藏在内心的凄怆。“过清”总括全篇,是点睛之笔。

本文中作者这种复杂的思想情感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相似,但苏轼和欧阳修的情感以乐观豁达为主,而柳宗元以凄怆为主。 4 文中的“心乐之”与“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请山水是为了摆脱着抑郁之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再则优美的山水被弃在自然的角落里,由此联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因此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回流露出来。可以说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不矛盾。 5 语言特点。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来描写事物的声音和形态,请从文中把比喻句找出来,并分别指出起本体和喻体。

1)闻水声,如鸣配环。 以“鸣配环”喻水声。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斗折蛇行”的意思是“若斗之折,若蛇之行”,以这个来比喻溪身曲折蜿蜒。

3)其岸势犬牙差互。 以“犬牙”比喻岸势高低不平。 6 文章的写作顺序。

本文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描写景物。 听见水声——发现小潭——小潭概貌——游鱼和水源——小潭气氛——作者感受——离开小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4a54ca7aaea998fcc220e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