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司文郎》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时间:2023-03-20 19:01: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9

平阳王平子,赴试北闹,赁居报国寺。寺中有余杭生先在,王以比屋居,投刺焉。生不之答。朝夕遇之,多无状。王怒其狂悖,交往遂绝。

一日,有少年游寺中,白服裙帽,望之愧然”。近与接谈,言语谐妙,心爱敬之。展问邦族,云:“登州宋姓。”因命苍头设座,相对噱谈。……

既而场后以文示宋,宋颇相许。偶与涉历殿阁,见一瞽僧坐廊下,设药卖医。宋讶曰:“此奇人也!最能知文不可不一请教。”因命归寓取文。遇余杭生,遂与俱来。王呼师而参之。僧疑其问医者,便诘症候。王具白请教之意。僧笑曰:“是谁多口?无目何以论文?”王请以耳代目。僧曰:“三作两千余言,谁耐久听!不如焚之,我视以鼻可也。”王从之。每焚一作,僧嗅而颔之曰:“君初法大家,虽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适受之以脾。:“可中否?:“亦中得。余杭生未深信,先以古大家文烧试之。僧再嗅曰:妙哉!此文我心受之矣,非归、胡何解办此!生大骇,始焚已作。僧曰:“适领一艺,未窥全豹,何忽另易一人来也?”生托言:“朋友之作,止此一首:此乃小生作也。”僧嗅其余灰,咳逆数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再焚,则作恶矣。”生惭而退。

数日榜放,生竟领荐;王下第。宋与王走告僧。僧叹曰:“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俄余杭生至,意气发舒,:“盲和尚,汝亦啖人水角耶?今竟何如?”僧曰:“我所论者文耳,不谋与君论命。君试寻诸试官之文,各取一首焚之,我便知孰为尔师。生与王并搜之,止得八九人。生曰:“如有舛错,以何为罚?”僧愤曰:“剜我盲瞳去!”生焚之,每一首,都言非是;至第六篇,忽向壁大呕,下气如雷。众皆粲然。僧拭目向生曰:“此真汝师也!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生大怒,,:“明日自见,悔勿悔!

越二三日,竟不至;视之,已移去矣。乃知即某门生也。 ……(王)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宋曰:“都中薪桂米珠,勿忧资斧。 会后有窖镪,可以发用。”即示之处。……见有金爵,类多镌款,审视皆大父字讳。盖王祖曾为南部郎,入都寓此,暴病而卒,金其所遗也。王乃喜,称得金八百余两。明日告宋,且示之爵,欲与瓜分,固辞乃已。以百金往赠著僧,僧已去。

(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聊斋志异·司文郎》

【注释】①愧然:高大的样子。②嗦谈:谈笑。嗦:大笑。③归、胡:明代归有光,胡友信。明嘉靖年间精于八股文之大家。④帘中人:清代举行乡试时,贡院办公分内帘外帘,外帘管事务,内帘管阅卷。帘中人指阅卷官员。⑤窖镪:窖埋在地下的钱财。镪,古代称成串的钱,后多指白银。⑥镌款:凿刻的文字。镌:凿;款:款识,古代金属器皿上铸刻的题款。

1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夕遇之,多无状 没有礼节 ..

B.僧嗅而额之 点头,表示赞许 ..C.王下第 中举 ..D.审视皆大父字讳 仔细看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王以比屋居,投刺焉/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既而场后以文示宋,宋颇相/茕茕子立,形影相 C.生惭而退/吾尝终日而思矣

D.欲与瓜分,固辞乃已/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6.下列各个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有志者事竟成。 A.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B.数日榜放,生竟领荐 C.今竟何如? D.越二二日竟不至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杭生举止轻狂,言谈粗俗,骄横之态令人厌恶,是个靠投机钻营获取功名的势利小人。

B.文中多处暗示那位姓宋的少年实为鬼魂,他古道热肠,尽心尽力,对王生关爱有加。 C.作者虚构了耳聋僧人凭嗅觉评判文章优劣的情节,借鬼神之口嘲弄考官的昏无知。 D.文章用荒诞虚幻的手法辛辣地讽刺埋没人材的现实,是对整个科举制度的大胆否定。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僧笑曰:“是谁多口?无目何以论文?(2分)

2)都中薪桂米珠,勿忧资斧。舍后有窖镪,可以发用。4分) 参考答案: 14.C落榜

15.C连词,表修饰(A.介词,因为/介词,用;B.代词,他/副词,互相;D.副词,坚/副词,本来)

16.D终究、终于(A.全、整;B.竟然、居然;C.究竟、到底) 17.C“耳聋僧人”错误,应该是“瞎眼僧人”

18.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3分。错一处扣1分)

19.1盲僧笑道:“是谁多嘴告诉你的?我没有眼睛怎么能评论文章呢?”2分。“何以”1分,通顺1分)

2)京城柴贵得像桂木,米贵得像珍珠,但你不用担心盘费。你住的房子后边埋着银子,可以挖出来用。4分。“薪桂米珠”“资斧”“发”各1分,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山西平阳县的王平子,进京赶考,在报国寺租房住下。寺里早住着一位浙江余杭县的举子,王生因为和这位举子是隔壁邻居,送了张名帖去拜访,余杭生竟不理睬;早晚相遇时也很没有礼节。王生对余杭生的狂妄粗野很生气,就不和他来往了。

一天,有位青年到寺中游览,只见这位青年白衣白帽,身材魁梧,器字轩昂。王生走近和他搭话,这位青年言谈谦和精辟,王生从内心敬佩他。接着问到他的姓氏籍贯,青年说:“家住登州,姓宋。”王生于是吩咐仆人设座,二人谈笑风生。……

考试结束后,王平子把试卷拿出来,请宋生看,宋生十分欣赏。一天,他俩偶然走进大殿游玩,看到一个瞎和尚正坐在走廊里,摆着药摊,行医卖药。宋生惊讶地说:“这是一位奇人!他最懂得文章,不可不向他请教。就让王平子回到寓所去把文章取来。王平子回到寓所正遇到余杭生,就与他一同前来。王平子走到和尚跟前,称他老师。那和尚以为他是来求医的,便问他患的是什么病。王平子说是来请教写文章的道理的。瞎和尚笑道:“是谁多嘴多舌啊?我没有眼睛,怎能评论文章呢?”王平子请他用耳朵代替眼睛,自已来念给他听。和尚说:“三场的文章有二千多言,谁能耐着性花那么多时间听下去?不如把文章烧了,让我用鼻子闻一闻就可以了。 王平子遵从他的意见。每烧一篇文章,那和尚就闻一闻,点点头说:“你是初次仿效几位大名家的手笔,学得虽然不十分像,也做到近似了,我刚才是用脾领受的。”王平子问他:“这样的文章能考中么?”和尚答道:“也能考中。”余杭生听了,不十分相信,先把古代名家的文章烧了一篇试试。瞎和尚用鼻子闻一闻说:“妙啊!这篇文章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57548c5cf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