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的简介与鉴赏 【原文】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品简介】 《次北固山下》由王湾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注解】 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 3.客路:旅途。 9.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10.风正:风顺(而和)。 11.悬:挂。 12.海日:海上的旭日。 13.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14.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韵译】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写作背景】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是,由于诗人情感内容完全融纳于特定时空的生动可感的自然境象之中,因而诗的情感基调不仅略无哀伤凄婉,反而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特别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即使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阔大的境界实际上也不失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审美范型。 【评析】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写冬末春初,作者王湾,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5e9f9158b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