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清”法治温热病三环节之“引”

时间:2023-05-07 05:08: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张仲景“清”法治温热病三环节之“引”

1.引火出表:方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原文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此证是一个太阳、阳明合证,“利遂不止”应该是里部的热利。本条以方测证,应修订为:“太阳病,桂枝证,喘而汗出,医反下之,脉促者,表未解也;利遂不止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原太阳病亦见桂枝证有汗而喘,则为麻杏石甘汤证。误用下法,若见脉促,主表邪未陷,仍当解表。若邪热内陷,而成协热利,而表邪犹未退者,是少阳之热倾向于太阳,有出表之势,应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导热外出。

葛根黄芩黄连汤为解肌清热之剂,葛根为太阳病主药,性味辛凉,解热于表,为少阳之热外散敞开了肌表之门,黄芩、黄连苦寒,清热于中,使热有所清,病有所出,甘草和中以护胃气,四药相合,其建引热出表之功。

2.引火出里: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本条“心下痞”之前,应冠以“少阳病”,以便健全条文。心下痞是邪热阻滞在胃脘部,按之濡即按之软,说明有无形热邪聚积所致,所以,当少阳病但见心下痞时,是少阳之热波及里部,有向阳明病发展的倾向,是有热向里走之势。在用清法的同时,借用阳明病主药大黄为导,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导热走里,使少阳之热由里下泄。

大黄黄连泻心汤,原只有大黄、黄连二味,医家多认为缺黄芩。林亿在整理《伤寒论》时,在本条下曾说:“臣亿等详看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想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千金翼方》亦注云:“此方必有黄芩。”诸证有理,甚是当从,为三药相合。本方之妙在于煎服法,大黄小量清热,大量泻下,而本方不取煎而用麻沸汤渍之,取


其轻扬清淡之意,以泻心消痞,不使大下。所谓麻沸汤者,即滚汤,钱氏云:“麻沸汤者言汤沸时,泛沫之多,其乱如麻也,盖即今日之真正沸腾水也。”方中黄连、黄芩直接清少阳之热,麻沸汤渍大黄以轻开阳明之门,使邪热走里,清下并用,病热可除。

3.引热出表:方用麻杏石甘汤。

《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从条文看,本方证是太阳病转化而形成太阳、少阳合病,是误用桂枝汤所致。病本太阳热证,反与桂枝汤,以热治热,其热益甚,致发汗后而表邪未解,反增“喘”证,故“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是热邪不在肌表而已入少阳,欲治之法,须在清热之中兼开汗腺,使由表入少阳之邪再由表解,故方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之。

麻杏石甘汤解表清热而定喘。用石膏以清热降温,麻黄为太阳副主药,发汗解表之功最捷,打开太阳之门,让胸中少阳之热能由表而散,麻黄、杏仁、甘草以清宣肺中郁热,降肺气以定喘,麻杏石甘汤四味共用,开太阳之门,对平肺家之喘,清胸腔之热,引热出表有很好的功效,不愧为解表宣肺消热之良剂。

4.引热出里:方用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105条:“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以条文和临证观察,汗后,有虚实两种转变。若汗后恶寒,是由于汗后体较虚,阴也不足,属芍药甘草附子汤证;若汗后不恶寒,但热,凡见心下痞者,乃少阳之邪将欲入里,可假道阳明,与调胃承气汤以微和胃气,导热下出则愈。105条虽有下利,仍用调胃承气汤,并非燥屎硬结,仍是少阳之热,借道阳明之法。凡少阳病,而见心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0a75e7ef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