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禅宗的“打机锋” 禅宗的“打机锋” 《金刚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在灵山传法会上拈花示众,众弟子皆不知佛是何意,唯有迦叶见了便笑。释迦牟尼说:“我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现在看来,只有摩珂迦叶得到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会心一笑”。因为佛曰:“不可说。”所以禅心只能悟得,不能修得,所谓修来的禅,那时野狐禅,假的。佛教其根本就是要人去掉“我执”,消除对一切的执着。 而禅宗也正是这样“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 禅学历来是不受理性语言的束缚的,不提倡读经书,只是以心传心,意会心解,不着一字,得则是心得。《坛经》记载慧能临死传授秘诀给弟子说,“若有人问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相除,更无去处”。意思是教弟子说话要顾及两方面,不偏在一边。如,说到明暗时要说,暗不自暗,以明故暗,来去相因。 禅宗师徒之间为了传授心印,常常因事设置机锋,让对方悟解,而且是非曲直,当下便见,谓之斗机锋。这种说话不着一边的的禅法也叫谈公案,成为禅宗传法的根本原则。因此禅门弟子间互相斗心机,打机锋十分尖锐。 唐朝有一药山禅师看到有一棵树长得茂盛,有一棵树却枯死了,就问他的两个徒弟说,这树是荣好还是枯好?一个叫道吾的徒弟说, “荣好!”另一个叫云岩的徒弟说,“枯好!”此时来了一个姓高的沙弥,他说,“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这位沙弥能够说话截断两边,正和慧能的“来去相因,究竟二法相除,更无去处”之要旨。 古龙在他的关于楚留香的小说里,也写打机锋。 楚留香对素心大师说,“大师久避红尘,不知可还记得昔年有位方外至友秋云素么?”素心大师道:“记得即是不记得,不记得即是记得,施主何必问?贫尼何必说?”楚留香说:“说了即是不说,不说即是说了,大师若是执意不说,岂不着相了?”他能与无花谈佛,这机锋自然是会打的。 有一则打机锋(禅宗称为公案)故事很有趣,说给大家听听: 有一个叫洞山禅师的(他是哪个朝代的,我就不知道了)即将圆寂,他对众弟子说:“我有浮名在世,请替我除掉?” 众弟子无言以对,独有一小和尚,恭敬行礼后,说:“请和尚知法号。” 洞山禅师闻听小和尚此言,忽然笑道:“我的浮名已除。”于是闭目合十,就此离去。 这洞山禅师在临终前还念念不忘放下自己的浮名,可见其心中仍然有“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7d67a18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