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尊重学生家长 摘要〕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六年来,不断地学习、摸索、成长。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在尊重学生家长方面,务必做到:①不轻易“叫家长”;②不冷落家长;③不在公众场合揭其子女的短;④不依赖家长,不向家长推卸责任;⑤不排斥家长的意见和建议;⑥不训斥、不指责家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理解尊重和谐满意现在的学校教育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学生家长的紧密配合,否则学校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成功的教育。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不指责学生家长,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这样做。我们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家长的心理,做每位家长的知心朋友,以便我们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因此,结合我26 年的教育实践工作,我认为教师在尊重学生家长方面务必做到“六不”:1 教师务必做到不轻易“叫家长”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尊严,当家长被叫到学校时,首先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在学校又是出了什么事,在人面前抬不起头,甚至认为是丢人现眼。其次,家长被叫到学校时,大多数教师是对家长数落一番,告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研究解析□ 张莉〔摘要〕识字是连接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重要桥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龄儿童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并且能够运用到阅读活动中。识字和阅读二者是分不开的。本文从识字和阅读的结合入手,旨在能够引起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识字、阅读教育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阅读教学1 概述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识字与阅读教学传统启蒙教学中诵读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古语云:“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诵读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有声阅读,需要学生利用自己的口、眼、耳、脑进行的一种学习方法。诵读虽然只是一种阅读,但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增强他们的语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诵读的过程也是通过声音准确表达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可以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我国古代蒙学中,先生们讲授的内容不多,大多都是领读和示范,学生更多时候都是模仿先生的样子去读、去写。学生们在大量的读写活动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认知,训练了他们的读写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于我们今天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的教学更为有效。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语言的发展,识字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此。由此,识字教育与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识字阅读能力,是每一位教育人员面临的问题。 2 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研究解析2.1 指读———感知字形和理解字义有效合。小学生在初步识字阶段,还没有掌握汉字的结构和规律,不能够准确分析汉字字形,不能把握汉字的写法。这个时候教学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汉字的字音、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识字教学心理学认为:“儿童在大脑中建立汉字音形义联系的过程中,往往依赖于简单的直接联想和智慧性的间接联想。”教学人员根据儿童的这个心理特点,可以将汉字学习放在通俗的语言环境中加强他们对汉字的记忆,教学中可以选用简单的、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是故事,让孩子一边听一边学。 2.2 口读———学习生字和识记词语有效结合。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数量有了一定的积累,也就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一般的学龄儿童都是在一年级的下半个学期开始初步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开始字词组合的学习。词语是汉字学习中最小的语言单位,识字与学词的有效结合,就是将识字与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起来,这有利于学生对字义词义的准确理解。在国外的识字阅读教学中,低年级的也是将词语教学放在首位。学龄儿童通过训练累积词语,再通过语言学习的体验,就能掌握一定的阅读词汇。 2.3 默读———自主识字和语言训练有效结合。阅读在识字教学中的真正作用在于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汉字。汉字是当前世界上较为难学的语言文字之一,相同的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意义。比如“吃”字,在“吃亏”、“吃力”、“吃饭”、“吃官司”、“吃不消”、“口吃”等一系列词语、短语中表达的意思就不同,其具体意义要在实际应用中才能确定下来。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识字,是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能够将字词灵活运用。教学人员可以教会学生查阅字典,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掌握字典这个识字工具,学生就能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 3 结束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时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掌握一定的字、词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1 刘水平.多种途径尝试识字阅读教学[J].教学实践2 徐繁徐昊苏.识字促进阅读阅读强化识字[J].教学博览作者单位:陕西省三原县教研室642014 8Education Research教育研究JIAOYU YANJIU教育基本理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82826fd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