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俗文化中的语言魔力 语言是什么?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告诉我们语言是将音响和概念连结起来的符号,由此他提出了能指和所指的概念。能指即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即语言所指向的实际概念。在人类文明还没有高度发展时,人们对语言的本质没有客观的认识,而是将语言符号与其所代表的客体等同起来。因此,语言被人们赋予了一层魔幻色彩,将那些福祸同代表福祸的词语直接联系起来。语言成为了吉凶祸福的“代言人”。下面本文就从吉利话,禁忌语,咒语三个角度对语言的魔力加以诠释。 一、吉利话 吉利话又称“口彩”,是语言魔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人们互相表达美好愿望,增添喜庆气氛的表达方式。吉祥话在中国大地几乎随处可见,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习俗。吉祥话已成为特定节日里固定的风俗习惯,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社会文化活动之一。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此表达自己对来年的愿景。比如,2015年是羊年,许多人家都贴上了关于“羊”的春联---上联:三羊开景泰,下联:双燕舞春风。特定人群选择的春联也有明显的指向性。老人选择的春联大多与长寿健康有关,如上联:壮心位于年同老,下联:白发银髯再生辉。人们希望能够借助语言的魔力,使自己的愿望成为现实。 结婚时,一些食物的表达方式都是为了渲染一种喜乐的气氛。例如“喜糖”和“喜帖”,在婚床上撒一些栗子和枣,寓意着“早立子”。这里就是利用谐音,来传达超越文字本身所代表的更加丰富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情侣之间互赠礼物也是有“暗语”的。比如,女生送给男生腰带意味着“把你栓在我身旁”,送杯子寓意着“一辈子”。男生送给女生手表的意思是“分分秒秒想念你”,送手套意味着“Give me your love”。这些“暗语”之所以得到人们的承认,主要是它们充分体现了事物带来的联想意义,从而符合情侣间对彼此的情感期待。 吉利话最早是迷信的产物,然而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具备了求吉利,避不详的功能。人们使用吉利话来渲染喜庆气氛,寄托美好愿望。并且吉利话还是增进人际关系的有利手段。 二、禁忌语 禁忌语又称“语讳”,它也是语言魔力的表现形式之一。禁忌语是指人们在说话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说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联想色彩的词语,而用另外一些语言来代替。 无论是在汉语文化还是在西方文化中,与“性”有关的词语通常被人们列入禁忌语的行列。例如,美国人通常避讳将“farmyard bird”直接称作“cock”,因为后者很容易就使人联想到男性生殖器,所以他们常用“rooster”来替代“cock”。表示避凶求吉的禁忌语更是人们重视的对象,这类禁忌语通常与生死别离相关。最典型最普遍的禁忌莫过于“死亡”了。在英汉词语中都存在大量的替代语用来表达“死亡”。例如,“pass away”,“kick the bucket”,“go to the paradise”“逝世”,“升天”,“老了”等等。人们害怕凶祸会伴随着语言真的降临到自己身上,所以在一定场景下某些字眼是要避开的。比如,对于乘船的人来说“住”“翻”“扣”“沉”等词语都要忌讳,“筷子”代替了“箸”,“添饭”代替了“盛饭”。 名讳则是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的。古时,要避讳君王的称谓。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将“世”改为“代”,将“民”改为“人”。现时虽然没有古时那么严格,但是对祖先和长辈的名字依旧不能直呼不讳。在给孩子起名时,也要忌讳和祖先长辈同字同音。 三、咒语 咒语起源于古代巫师祭拜神鬼时的祝词。咒语作为一种神秘的语言,是施展武术的重要手段。古代的招魂术,驱鬼术等都是由巫师念咒来实现的。宗教的大型祭祀活动,除了仪式之外,就是语言的运用,僧众会念固定的咒语,或是由有声望的人直接诉说诉求,以期神明可以感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97702f950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