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伟大的精神熠熠生辉 在人类社会中有许许多多伟大的精神。何以有些可以发扬光大;而有些却一闪而过。有些在彼时熠熠生辉;而在此时却暗淡了呢? 要回答这上面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钱穆先生在《中国史学名著》中的一段文字。钱穆先生通过对《春秋》载“晋赵盾弑其君”,“齐崔杼弑其君”的文字分析,发现了当时的一种史官制度,即各诸侯国的史官派自周王室。 ‚那时周王室派出的很多史官,他们虽在各国,而其身份则仍属王室,不属诸侯。如《春秋》载‘晋赵盾弑其君’,‘齐崔杼弑其君’,那时晋国齐国的史官,下一个‘其’字来称齐君晋君,可见赵盾崔杼所弑,照名义上讲,并不是晋史官齐史官之君。史官由周天子派来,义不臣于诸侯。崔杼可以把当时齐史官杀了,但不能另派一人来做,于是齐史之弟便接其兄职再来照写‘崔杼弑其君’,崔杼再把他杀了,又有第三弟继续照样写,崔杼没奈何,只得不杀了。而在齐国南部尚有一位‘南史氏’,听了齐国史官记载 ‘崔杼弑其君’兄弟连被杀害,他捧着笔赶来齐国,预备续书此事,及闻齐史已定书其事,崔杼不再杀害而止。那真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表示出中国人重视历史精神一项可歌可泣的伟大故事。‛ 在这段文字的开头钱穆先生已得出结论,而这一结论却道出 1 了当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在这段文字的最后钱穆先生有感于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在中国二千多年以前是那样的熠熠生辉,以至于我们今天看到这段历史时,依然为他的光辉所震撼。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下一个结论:秉笔直书的伟大精神来源于那时的制度设计--史官由周天子派来,义不臣于诸侯。 这是何等巧妙的安排。我们试想,如果史官由诸侯自己任命。我们还能从《春秋》中看到这可歌可泣的故事吗?我们还能领略这熠熠生辉的精神吗?就算当时的齐史官有这样的精神。崔杼杀掉第一个齐史官以后也一定会找一个听命于他的史官,而用不着再去杀害第二个。他把你的精神凉在一边不去和你较劲。那容得你前赴后继,名垂千古,而使自己落个遗臭万年。事情的关键不在于史官是否有秉笔直书的精神,而在于是否有发扬这种精神的制度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至此,我们对开头提出的问题应有所感悟。今天的人们依然为种种伟大的精神所感动。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等等等等。但我们在大力宣扬伟大精神的同时,是否应该认真审视一下我们的社会制度。这些美丽的羽毛生长在那里? 樊伟 2004年3月25日星期四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9dc62dafa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