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摘要:《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材料)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作为教学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塑造学生的操行和品性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变废为宝”创作教学中的指导理念、组织过程、方法引领、技术指导等作了畅述。 关键词:废物利用 指导理念 组织过程 方法引领 技术指导 社会的发展进步,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物资层出不穷,纷纷进入千家万户。精美的包装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随之也带来了一些小小的麻烦,各种废弃的包装材料开始堆积在家家户户本来就较小的空间,如牛奶盒、易拉罐、纸箱子、泡沫、一次性纸杯……这些材料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些材料,它们都富有各自独特的美感因素,如色彩、形状、图案、肌理、质地等。不同的材料有各自适宜再利用创作的价值,如包装纸图案设计精美、色彩亮丽,适于图案、色彩的组织,易拉罐是圆柱体,浑圆结实,薄薄的金属片易于剪制,泡沫塑料形状多变,易于联想,不同大小的纸箱子易于叠合,废弃电线易于绕扎…… 一、“变废为宝”教学的组织过程 1.收集材料阶段。 要发动学生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废旧物品进行收集、筛选,并根据材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如金属塑料类、纸盒废纸类、泡沫塑料类、果壳类、绳线类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各种材料带到学校,存放至学校画室或制作间等,以备制作时使用。笔者认为我们老师平时也要做有心人,与学生一同收集各种材料。充裕的材料是学生进行主题创作的基本保障。 2.欣赏感悟阶段。 可组织学生学习他人的手工制作作品,从中学习制作技巧,获取设计灵感,开阔创作思路等。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资料然后上传至学习网站,让学生去浏览,也可以让学生从网上观看有关手工制作实例的视频,如在百度视频搜索中输入“艺术创想”、“手工制作”等关键字,就可以点击观看相关的制作视频,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制作的技巧和方法,也能为学生激起创造思维的火花。 3.构思、制作阶段。 对于学生来说,设计构思的过程要提倡“因物而设”、“因料而创”,因为其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的想像创造很多时候都要依附于具体的媒介物,没有材料的构思对于学生来说是空洞的。因此,设计构思往往与收集材料、造型制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难以独立区分。 4.技法指导阶段。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创造力分为创造的灵感阶段和创造的实施阶段。完整的创造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与表现能力两部分,要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完整意义上得以发展,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一定的表现技能,两者缺一不可。创造活动不可能脱离造型形式和表现技能单独存在,仅有创作的灵感而没有表现的语言,再好的想法也无法实现。因此在活动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并进行适当的技法指导。 二、“变废为宝”教学的方法引领 1.临摹法。 教师可将若干用不同材料制作好的作品分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先行研究作品的造型特点、材料、制作过程、方法等,作一番观察研究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临摹制作,材料可以与范作相近,鼓励在材料上的独特使用,不求完全一致。 2.模仿法。 模仿图片或实物,根据其造型特点和规律,选取在形状上相接近、相类似的材料进行“仿制”。如根据图片中的机器人,用牛奶箱子、牙膏盒、废旧光盘等材料来制作机器人。许多学生会将长方形纸盒和圆形瓶盖制作成小汽车,将牛奶盒制成小房屋,这其中其实也就是模仿制作。这种方法在制作中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3.联想法。 如泡沫塑料粉碎后撒落于蓝色纸面上像白雪,可以制作成雪地。女同志的丝袜质地细腻柔软,很适合制作仿真花,于是,戴知轩同学就在妈妈的帮助下用细铜丝和破旧丝袜制作了惟妙惟肖的仿真花。王子逸同学发现图钉的圆形面像鱼鳞,于是他用KT板裁剪了一条“鱼”,然后按一定的秩序将图钉一枚一枚地镶嵌在“鱼”身上,这样一条满身长了鱼鳞的鱼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了。 三、“变废为宝”教学的技术指导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技术上的引领和方法上的指导。比如对富有肌理、质感美的材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运用。作品“自行车”,就是用普通的电线制成的,其中的相应部分巧妙地保留了塑料皮质,形成了座垫、把手、车胎等。对作品制作时需要粘贴、加固等处理的,教师要针对具体制作做一些示范等。比如周然同学用一根竹棒和爬山虎的叶子制作“鸡毛掸子”,制作时他将塑料胶带纸剪成很多个一小段,然后一片叶子一段塑料胶带纸逐片粘贴,做得慢,做得累。我给他做了示范,从竹棒的上端开始,在不剪断塑料胶带纸的情况下,按顺序将叶片用塑料胶带纸贴压在竹棒上。这样既省时又省力,作品完成时整洁美观。由于学生经验上、认识上的原因,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对各种工具、材料的使用都能得心应手,所以教师有时应直截了当地传授给学生相关的技术技巧,诸如插接、折叠、编织、捆扎、切挖、雕刻、粘贴、缝制等,以获得最大的活动效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2c65ae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3.html